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洋洲功夫武術錦標大賽: 傳統武術 海外承傳

2023年9月2日,由新西兰功夫武术联合会主办的大洋洲功夫武術錦標大賽在奥克兰网球中心举行。圖為新西蘭功夫武術聯合會主席格兰·凯思(Glen Keith)在比賽現場。(路易/ 大紀元)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3年09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宋雅採訪報導)2023年9月2日,由新西蘭功夫武術聯合會主辦的大洋洲功夫武術錦標大賽在奧克蘭網球中心舉行。上午9時舉行了大賽的開幕式和剪綵儀式,10時比賽正式開始。

比賽規模歷年之最

本次錦標賽分為個人項目和團體項目。 其中個人項目包括:傳統套路,現代太極、個人太極、自由搏擊散打技法和散打王爭霸賽。團體項目包括:團體太極拳和對練。本次比賽項目之多,參賽人數之多是歷屆之最。

新西蘭功夫武術聯合會主席格蘭·凱思(Glen Keith)介紹說:「新西蘭功夫武術聯合會成立於 1990 年,從1995 年開始,除了第2020年 和 2021 年受 COVID 的影響,我們每年舉辦一次活動,並由最初的地區性比賽發展到現在的全國性比賽,我們已經成功的舉辦了15屆。」

「本次武術錦標賽與新西蘭全國錦標賽還有所不同,因為是大洋洲功夫武術錦標賽,所以有來自澳大利亞的參賽選手,大約有 170 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是歷屆比賽中人數最多的一次。參賽選手最小的年齡只有5歲,最大的在80歲左右, 年齡跨度非常大。」

習武要重武德

功夫武術源於中國,歷史悠久遠遠流長。中國功夫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比賽間隙,本次大賽的組織者朱力安·保羅(Julian Paul) 先生接受了大紀元的採訪。

保羅作為一位西方人,他講述了自己酷愛中國文化並在少年時代就有幸接觸到了中國傳統武術的故事。

「我是在 13 歲的時候接觸武術的,大約是 20多年以前的事了,是我的一個朋友介紹我去上功夫課。」

「我一直對文化和價值觀很感興趣。所以,當我去上功夫課時,那是一堂少林功夫課,我知道少林功夫講究道德、武德和內功修煉。這與西方的空手道、拳擊甚至橄欖球截然不同,它有更深的內涵。因此在開始學功夫的那一年,我就離開了我的橄欖球運動。因為我發現中國武術更有魅力,不僅對身體有好處,實際上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也很有幫助。」

在20多年的對武術的深入學習和研究中,保羅體會到要想學好武術首先必須要重武德。

他談到,「武德就是武術道德。 它非常注重師生之間的關係,即 「互相尊敬」,與老師建立深厚的感情,並從他們身上學到一切,這種感覺真的很特別。」

「還有如何做一個好人,什麼是好品格,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提升道德。這些都是我們無法從其他地方獲得的社會價值觀。中國武術非常注重這一點。」

他很感慨,「當今的時代,你很難再找到這樣的關係了。」

在傳統武術中體會自律,堅持不懈

新西蘭功夫武術聯合會主席格蘭·凱思(Glen Keith)也講述了他和中國功夫的不解之緣。

「我15歲的時候, 學了空手道,也學了一些中國功夫。 通過八年的努力,我獲得了第二段黑帶。 但是我覺得我需要探索一些不同的東西。 我很幸運能夠遇到我的功夫大師。 但當我見到他時,我發現我過去八年所學到的一切實際上都是非常基礎的。 我幾乎要重新開始,因為師父能教給我的內容更加豐富。 所以當我23歲的時候,我真正開始學習中國功夫。」

在40 多年的功夫學習研究與探索中他發現習武已經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他也從傳統的武術中體會到自律和堅持不懈對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幫助的。

他舉了一個小例子:

「在我剛開始學功夫的時候,我的功夫老師跟我說,擁有一個強大、堅實的基礎很重要。所以他教了我一個馬步的動作,就像你坐在一匹馬上。剛開始的時候, 我做一分鐘都很困難,你的大腿會開始顫抖, 你會覺得有點頭暈。 後來我堅持了五分鐘,再後來我堅持了十分鐘,我想,這是不可能的,我不能再堅持了。幾年後,我學會了扎馬步一小時。而且雙腿沒有任何抖動,沒有要暈倒的感覺,只是通過呼吸、冥想和向內專注。」

凱思表示:「你只有自律和堅持不懈,才能堅持下去否則就會放棄。但如果你訓練有素,堅持不懈,那麼這就是學習。這一切都可以運用到我的個人生活中,我的工作生活中。它們是相互關聯的。所以,功夫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我所做的一切的一部分。」

在採訪的最後, 凱思和保羅都對當今武術界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少林武術走人商品化堪憂。

凱思說, 「我的心情很複雜。 登封的少林寺我大概去過三四次了。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沒有商業化。 一切看起來幾乎都沒有改變過,像數千年前一樣。 但是現在,我確實知道它已經商業化。」

保羅說,「我知道少林寺是由中共委員會管理的。很多人,甚至方丈都是當地中共委員會的,而不一定是學習和練習功夫的人。」

他們認為,很欣慰的是傳統的武術在國外承傳,並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藍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