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最大投資人不是董事?原來此OpenAI非彼OpenAI

文/財經斐觀點

OpenAI研製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 LIONEL BONAVENTURE/AFP via Getty Images)
人氣: 1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1月09日訊】去年11月17日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遭解職,震撼科技界。接著一週大戲不斷,先是微軟敞開大門,由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發文表示歡迎阿特曼加入,創建AI新團隊;接著是OpenAI員工集體表示與阿特曼同進退,致OpenAI三天換三CEO,最終以阿特曼回歸執行長職位、董事會改組作終。

雖然大戲大夥兒看得精采,但是有個根本問題:許多媒體引述的「最大投資人」微軟怎麼會事前毫不知情?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 (ANDREW CABALLERO-REYNOLDS / AFP)

此OpenAI非彼OpenAI

一般企業的經營,最大投資人一般擁有最多的股份,掌握董事會,也因此得以掌握經營權。那麼,大家最近看的這齣大戲,怎麼會出現「最大投資人」卻完全沒有掌握經營權的情形呢?

相信以上疑問,應該是不少「吃瓜群眾」始終不解的。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就是「此OpenAI非彼OpenAI」。

解職阿特曼的OpenAI是母公司OpenAI, Inc.;而微軟投資的是OpenAI Global, LLC。搭配OpenAI以下的組織圖,就可一目瞭然了。

OpenAI組織圖。(擷取自OpenAI網站)

而且,微軟也許是出資金額最多的投資人,但依據OpenAI自行公佈的組織圖,微軟也不是「最大投資人」,僅是擁有「Minority economic interest」之投資人,而「Majority owner」仍由母公司OpenAI, Inc.控制。在去年11月17日公告撤換阿特曼的正是OpenAI, Inc.董事會(證據如以下截圖),所以微軟的不知情,不正是理所應當嗎?

至於出資金額最多卻不是「最大投資人」,這應與公司估值有關。公司的價值於募資時以「估值」來計算各方的持股,是未上市公司辦理私募時普遍採用的實務,為了聚焦這次要探討的主題,就不再延伸闡述了。這部份就留待有機會再另闢一篇文章探討。

明辨表相背後的本質

清楚了眾多報導中講的「OpenAI」實際上分別是OpenAI Inc.與OpenAI Global二家公司,自然就不會再有各種「不解」,或延伸其它各種「推論」了。這就是「表相」背後的「本質」。

這讓筆者聯想到:20幾年前進入金融業作為一個新人,從「前長官」那兒學到的寶貴的第一課:「不要假報表,真分析」。

如各位讀者可能知道的,我們在分析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或授信時,檢視其財務報表是分析公司營運情形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但是,在鑽進這家公司的各項財務比率、獲利數字與現金流量之前,一項更重要的「根本議題」是:你手中的財務報表是真的嗎?

如果這財務報表是「美化」過後的結果,再多的分析不過是基於「美化」後的資訊得到的「美化」後的結果,卻並非該公司真實的營運成果。這樣的分析,就算各種分析技巧再熟練,也不具有「實質」的意義。當年的「博達案」,不正是虛假財報的教訓?

所以,「不要假報表,真分析」雖然只是一句淺白不過的話,但是有多少「專業經理人」在分析財務報表之前,會留心提醒自己這麼一個再淺白不過的「根本議題」?

明辨表相背後的本質是很重要的。(Fotolia)

回到OpenAI事件,明辨眾人口中的「OpenAI」實際上分別是OpenAI Inc.與OpenAI Global二家公司,就不會疑惑微軟為何會事前不知情?又為什麼「最大投資人」竟然不是董事?這正是「表相背後的本質」。這次事件引發眾多的「探討」也證明了「表相背後的本質」的重要;遑論還有微軟這個「Minority economic interest」的投資人被描述為是「OpenAI最大投資人」,根本就是個錯誤陳述。

花費了許多篇幅說明「明辨表相背後的本質」的重要,以及「不要假報表,真分析」這樣一個看似淺白的道理。希望筆者以上在人生職場中學到的第一課,也能成為您未來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寶貴資產。

作者簡介:

具理工與財務背景,逾25年投資經驗;因工作需要去過中、美、英、法、韓、印尼、卡達、科威特、阿布達比等國家。對國內外金融事件有一定程度的觀察與了解。期許所寫文章能給讀者不同的視野與觀點。

責任編輯:李世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