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傳承與榮耀 澎湖踏涼傘技藝的守護者

徐孝恒師承東衛莊萬枝老師學習踏涼傘技藝。(曾佛賜提供)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芬台灣澎湖報導)澎湖涼傘,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作為廟會慶典的重要象徵,融合了武術、工藝和宗教信仰,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以下是澎湖涼傘的歷史簡介:

各廟宇的隊伍通常是以涼傘為先導。
各廟宇的隊伍通常是以涼傘為先導。(曾佛賜提供)
涼傘融合武術、工藝和宗教信仰。
涼傘融合武術、工藝和宗教信仰。(曾佛賜提供)

起源與發展

澎湖涼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當時,澎湖地區信仰興盛,各種廟會慶典活動頻繁,涼傘逐漸成為這些活動中的重要元素。涼傘不僅用於迎神賽會,也成為各廟宇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澎湖涼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
澎湖涼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曾佛賜提供)

功能與象徵

涼傘在澎湖廟會中具有多重功能和象徵意義。涼傘代表著廟宇的威嚴與尊貴,並且象徵著神明的庇佑。每支涼傘上刺繡的圖案和顏色都有特定的含義,例如龍鳳、八仙、五行顏色等,這些都體現了豐富的文化象徵。

澎湖涼傘,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作為廟會慶典的重要象徵。
澎湖涼傘,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作為廟會慶典的重要象徵。(徐孝恒提供)

涼傘古稱華蓋,是古代帝王出巡時,為其遮陽之用,是儀仗隊伍之禮器,象徵尊貴的地位。而今應用在廟會慶典中,澎湖宮廟舉行廟會時,凡是神明出巡繞境,每頂神轎之前,必有一位涼傘首執掌一把涼傘,是為神明遮天辟邪之護衛 ,亦是為神轎引領開路之先鋒,於廟會慶典中,擔任請佛、拜廟、接駕等職務。

涼傘古稱華蓋,是古代帝王出巡時,為其遮陽之用。
涼傘古稱華蓋,是古代帝王出巡時,為其遮陽之用。(曾佛賜提供)

工藝家莊萬枝與關門弟子徐孝恒

在澎湖現年八十九歲的莊萬枝老師,將傳統武術與文藝修養,融入涼傘套路演練,講求眼耳、手足、心意合一的靈性與美感,為文化部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澎湖傳統藝術踏涼傘技藝保存者。徐孝恒師承東衛莊萬枝老師學習踏涼傘技藝,目前他在文化局開班授課,希望這項傳統技藝能夠延續下去。

涼傘工藝家莊萬枝與關門弟子徐孝恒。
涼傘工藝家莊萬枝與關門弟子徐孝恒。(徐孝恒提供)

傳統涼傘結構觀察

莊萬枝教授的傳統涼傘結構分為涼傘布及骨架:

涼傘刺繡布:兩層或三層。第一層(上層)繡宮名或神明稱號,第二層繡八仙,第三層繡龍鳳。颜色通常為青、紅、黄、白、黑(五行)。

傘架:通常以木質類(木頭、竹、籐)。整支傘架結構可分葫蘆頭與軸心。涼傘支架要十六支,方能成八卦。透過涼傘首的步罡與靈活轉動陰陽,形成內外活卦,才有布陣驅邪鎮煞之功。

各廟宇的隊伍通常是以涼傘為先導。(曾佛賜提供)現代的材質考量耐用,多採用白鐵骨架與鐵桿加上涼傘布圖形,是立體浮雕刺繡,重中之重。所以還是回歸傳統手工竹木材質,比較得心應手。現在有些宮廟將涼傘支架改為鋁合金,重量增加許多。

涼傘刺繡布:第一層繡宮名或神明稱號,第二層繡八仙,第三層繡龍鳳。
涼傘刺繡布:第一層繡宮名或神明稱號,第二層繡八仙,第三層繡龍鳳。(曾佛賜提供)

學習踏涼傘

徐孝恆提到:「初學者從單練步法,例如蹲馬步、弓箭步、三腳虎、金雞獨立、點足、拜斗、坐蓮花等開始訓練,再練習七星、八卦各種套路及主客雙人對傘。」

涼傘代表著廟宇的威嚴與尊貴。
涼傘代表著廟宇的威嚴與尊貴。(曾佛賜提供)

每支涼傘代表著神轎的神明,更要尊敬涼傘的尊貴象徵,及注重宮廟進退禮儀。踏涼傘是一項結合了武術基本功的運動,涉及到一些武術的基本功,包括:

蹲馬步:這是增強腿部和核心肌肉耐力的重要姿勢。

弓箭步:這有助於鍛煉平衡和腿部力量。

金雞獨立:這個動作需要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抬起,能夠鍛煉平衡和穩定性。

徐孝恒說:這些動作都與肌耐力有關,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肌耐力才會逐漸進步。

初學者從單練步法,例如蹲馬步、弓箭步、三腳虎、金雞獨立、點足、拜斗、坐蓮花等開始訓練。
初學者從單練步法,例如蹲馬步、弓箭步、三腳虎、金雞獨立、點足、拜斗、坐蓮花等開始訓練。(曾佛賜提供)

澎湖廟會慶典涼傘接駕禮儀

一般狀況

徐孝恆說:「當本廟神轎與友廟神轎相會接禮時,先以涼傘對陣,進退步法皆有其禮儀規矩,通常以開大小門開始,代表主人出來迎接客人。涼傘對陣時,觀察對方套路,臨機應變自己的套路,明白主客之地位。

本廟神轎與友廟神轎相會接禮時,先以涼傘對陣。
本廟神轎與友廟神轎相會接禮時,先以涼傘對陣。(曾佛賜提供)

攝影家曾佛賜補充說明:

「我們以前有做過涼傘的普查,發現涼傘在澎湖是一個宮廟之間交際的重要指標。在廟會活動中,各廟宇的隊伍通常是以涼傘為先導。而持涼傘的人不是隨便挑選的,首先是『大開門』,也就是一種儀式性的步伐,表示歡迎對方進入。當對方看到你開門,也會跟著開門,這是一種互相打招呼的方式。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測試了對方廟宇的實力和能力。」

涼傘在澎湖是一個宮廟之間交際的重要指標。
涼傘在澎湖是一個宮廟之間交際的重要指標。(曾佛賜提供)

當年莊萬枝在傳授涼傘時,特別注重武德,他說:「主方尚未邀請客人通行時,客方不該強行通過,主方涼傘也不可炫耀技藝而刁難客人。如果出現失禮的動作,容易衍生摩擦與衝突。擔任主廟涼傘首,要以客為尊,該請就請,該讓就讓,不可逞強鬥勇,傷了彼此和氣。民間高手大有人在,謙虛為懷,以和為貴,禮儀絕對是重於技藝之上。」

主方涼傘也不可炫耀技藝而刁難客人。
主方涼傘也不可炫耀技藝而刁難客人。(曾佛賜提供)

特殊狀況

徐孝恒:「如果遇到千歲轎出巡時,主方的涼傘首,只要簡單開大小門,即可恭請千歲爺聖駕通過,甚至要半跪左足之高規格禮儀,請千歲轎通過。因為千歲爺是代天巡狩,可以先斬後奏。若是故意賣弄技藝,橫加阻撓或是妄試神駕可能會遭受天譴,惹禍上身。這是對於代天巡狩千歲爺轎特殊的尊敬禮遇。」

澎湖廟宇活動,仍保留傳統祭儀文化。
澎湖廟宇活動,仍保留傳統祭儀文化。(曾佛賜提供)

分享拍攝踏涼傘的技巧

曾佛賜表示:「拍攝涼傘的經驗主要在於它有固定的步伐,你需要預判它的動作和手腳的方向來進行拍攝。首先要觀察它的步伐,然後預測下一個動作。低角度拍攝比較多,這會給人一種景仰的感覺,像是抬頭看權威。而高角度拍攝則會讓對象顯得較弱勢。一般情況下,我們會用順光拍攝,除非需要強調剪影或特效,才會使用逆光,並輔以閃光燈。」

曾佛賜:「低角度拍攝,給人一種景仰的感覺。
曾佛賜:「低角度拍攝,給人一種景仰的感覺。(曾佛賜提供)

使命與志業

對於莊萬枝老師(澎湖縣踏涼傘技藝保存者)與嫡傳關門弟子徐孝恒而言,這是一項使命,也是志業,更是一份情感。雖然現在要找到接班人不容易,但徐孝恒成立「澎湖康安宮傳統藝術團」,一路走來,不忘老師傅的言教、身教。希望傳統藝術能夠保存與發揚光大,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團隊,傳承這項技藝!

徐孝恒成立「澎湖康安宮傳統藝術團」,一路走來,不忘老師傅的言教、身教。
徐孝恒成立「澎湖康安宮傳統藝術團」,一路走來,不忘老師傅的言教、身教。(曾佛賜提供)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