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訪】歷史學家何曉清:以真相抗衡極權

2024年3月28日,歷史學家、前香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Rowena He)博士應溫哥華支援民主聯合會邀請,在溫哥華舉辦「以記憶抗爭 從天安門到香港」(英文)學術講座。(楊欣文/大紀元)
人氣: 8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4年06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欣文加拿大溫哥華採訪報導)「六四」屠城過去35周年了,真相仍被掩蓋,歷史的傷口仍未癒合,作為研究中國歷史和1989年天安門運動的學者,何曉清竭盡所能傳播真相,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六四」,讓血寫的事實不會被遺忘,讓正義最終得到伸張。

「六四」凌晨,那隊在火光中向和平示威的人群掃射的軍人;長安街上,那以血肉之軀擋在坦克車隊前的勇士……歷史的畫面歷歷在目。為紀念「六四」35周年,歷史學家、前香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Rowena He)博士應溫哥華支援民主聯合會邀請,於3月28日和5月18日在溫哥華分別進行了「以記憶抗爭 從天安門到香港」(Memory as Resistance From Tiananmen to Hong Kong)(英文)學術講座和「35年來家國:從六四到香港」(Between Home and Homeland:A Personal Journey to Hong Kong)(中文)專題講座。

2024年3月28日,歷史學家、前香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Rowena He)博士應溫哥華支援民主聯合會邀請,在溫哥華舉辦「以記憶抗爭 從天安門到香港」(英文)學術講座。(楊欣文/大紀元)

尋求真相很重要

對於民眾來説,了解歷史真相很重要;而對於歷史學者來説,找出並讓民眾知道歷史真相則是責無旁貸。

何曉清表示:「開始做這個研究是在多倫多大學,我的碩士、博士論文都是跟『六四』相關的。為什麼研究?作為一個研究歷史,或者中國問題的人,從一個歷史或者學術的角度,就是這個事件的真相,這麼多年都是被掩蓋、被埋沒的,所以尋求真相很重要。

「還有,『六四』不只是事實之爭,而且是價值之爭。1989年對後89中國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對中國和世界的關係也是影響非常大的。『六四』之後,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之下,新的年輕一代,在中國『大國崛起』的時候,把任何對共產黨的批評,都認為是對中國、或者中國人民的批評。當然,我們都看到,這些在COVID或者『白紙運動』之後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年輕一代的覺醒很重要。

「當然從個人或者人民的角度來說,『六四』35周年,還沒有真相。天安門母親他們還不可以公開地悼念他們失去了的親人,好像我這些研究『六四』的學者,最後都會被迫流亡海外,很多當年的學生、知識分子,都不可以回去,有些已客死異鄉。輿論只有一邊倒的官方的宣傳,人民的聲音聽不到。」

何曉清覺得,無論是從個人還是作為一個學者,或是一個世界公民的角度,找出真相都是很重要的。

為尋真相和公義 義無反顧

在中大歷史系任教期間,何曉清(戴粉紅口罩)與學生到校內的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查閱歷史資料。(受訪者提供)

很多人對何曉清的了解,是源於2023年10月的一則曾占據全球很多媒體重要位置的新聞——因香港入境處拒絕延長工作簽證,時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遭中文大學歷史系即時解僱。據香港媒體報導,這是香港學術界人士因觀點導致得不到工簽繼而被解聘的第一例。

何曉清被香港中文大學解僱後,中大歷史系的學生在畢業典禮當天到她辦公室送花。(受訪者提供)
被解僱後,何曉清最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做的余英時先生的講座海報仍貼在門上。(受訪者提供)

「六四」那年,何曉清還是一名17歲的中學生,與很多大陸沿海地區的民眾一樣,是通過收看香港電視了解外面的世界。她知道了『六四』屠城,亦參加過省港澳大遊行。

在廣州華南師範大學畢業後,何曉清在內地工作了一段時間。1998年,她經香港飛往加拿大,在多倫多大學取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後來她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是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學者,其中專注於「六四」事件的學術研究上。

在此期間的2014年,即「六四」事件25周年時,她出版了《天安門流亡:中國民主抗爭的聲音》,該書被《亞洲協會》評為該年度有關中國的五大書籍之一。

2019年7月,她從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完成研究項目後,飛抵香港,擔任中大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於2020、2021年均獲得中大文學院傑出教學獎。2022年7月,應中大推薦赴美研究,同月申請2023年6月回港任教的工作簽證。但2023年10月24日,香港入境處「在考慮了所有因素和周邊環境後」,正式通知她拒發簽證。

當在中大辦公室的幾十箱藏書從香港運到美國住處時,她忍不住失聲痛哭。香港已成為她回不去的地方。

機槍和坦克無法征服對真相的追求

何曉清在哈佛大學任教期間多次獲教學獎。圖為她與學生在該校查閱「六四」檔案庫。(受訪者提供)

何曉清相信,人們對公義、對真相的追求,是機槍和坦克無法征服的,也不會因為強權而改變。她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通過寫書和教學可以幫助年輕人一起去了解、討論關於「六四」的話題,她相信種子播下了,總有一天都會開花。

2010年,何曉清首次在哈佛大學本科新生中開設「天安門運動歷史與記憶」這門課程。這是全世界目前唯一專門以1989年北京天安門民主運動及其對後89中國影響為內容的課程。她還主持過一些相關的暑期課程。5年教學的生涯中,她有3年獲頒卓越教學證書。

何曉清在早年接受美媒採訪中談到,她帶領學生討論學術文獻,查閱當年的原始資料,翻看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的28箱「天安門檔案」,邀請親歷者到課堂上講述他們的經歷。當學生們看到這些實物的時候,就不是用「經濟發展所以要鎮壓」就可以打發的了。當聽到被坦克碾斷雙腿的方政作證的時候,那些不相信或持懷疑態度的學生也被觸動了。何曉清的課堂和研究成為海外「六四」研究的一個中心。

何曉清在她的書中提到:「『六四』這一代人是在理想主義的氛圍下成長起來的,當年大家走上街頭,不是因為仇恨,不是因為絕望,而是因為愛,因為希望,甚至因為對當局的信任。」不過,「『六四』鎮壓突破了人性的共同底線」。

她在接受港媒採訪時曾談到,以前大家不太了解中共政權,其實中共的本質從未改變過,當感到權力受到威脅,就只有一個(鎮壓)結果,她在八九六四就見證過。

令她感到鼓舞的是看到現在香港很多年輕人,內地的年輕人,正在慢慢地、以不同的方式在覺醒,去參與這個公民社會的建立。

2021年是民主女神像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最後一個「六四」。何曉清(圖中)穿黑衣悼念,其後民主女神像遭移除。(受訪者提供)

溫哥華的兩場講座,包括一場在卑詩大學校園的英文講座,和第二場廣東話的講座,都是香港跨代的移民來參加。兩場講座之後,何曉清感到:「這對大家那個觸動是很深的。我覺得只要大家了解到這個真相、事實,了解到1989年那幾個月發生的事,和『六四』之後大家要繼續這樣去追尋這個公義的艱辛,都會很容易產生共鳴。」「如果是對『六四』有記憶的老一輩的話,他們還是會有一個很強的希望,有真相、有公義的一個希望還在,對於年輕一代來講,他們可能會想了解多一些。」她認為,在自由的社會裡面,大家可以為此共同去做一些事情。

在溫哥華的專題講座結束後,溫支聯主席李美寶向何曉清贈送紀念「六四」T恤。(溫支聯提供)

共同守護真相 對抗強權

1.中共一直在塗改歷史 污名化守護真相者

港版國安法實施以後,香港的大學、公共圖書館等就開始下架中共敏感的圖書資料,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何曉清表示:「其實中共對歷史真相的改寫,都不是第一天了。我不是只做『六四』研究,我是教整個近代史的。過去所有的無論是反右、文革、土改、大饑荒、延安整風等,這些歷史事件、集體記憶,一直都是被操縱的。中共通過課堂、通過對媒體的控制,自上而下地操縱,也都不是第一天才發生的事。我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記憶與遺忘的抗爭,不只是『六四』的一個記憶,而是其它所有的記憶。可能對於香港的朋友來說,可能這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們在研究近代史的時候,已經一直都是這樣的,包括我本人的書,都在香港的圖書館被下架了。然後,《文匯報》也都會寫一些文章,說我是怎樣的外國勢力,對我所做的事情污名化。」

2. 批評過去是為了不讓歷史重演

何曉清表示:「做『六四』這個題目當然是困難重重。我們這麼多年一直活在各種各樣的恐懼當中,我覺得中共或者所有極權的政權,都是靠恐懼來維持他們的統治。譬如我們做研究通常都要收集資料,在沒有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的情況下,大家在恐懼裡面,就不敢去講這件事,你就很難去取證,這是第一個困難;第二是我們自己都要在這個恐懼當中去做研究;第三個就是,遭到小粉紅,例如我最近在加拿大某大學遇到的老粉紅的攻擊。」

據台灣媒體報導,在何曉清主講的「六四」講座接近尾聲時,一個自稱是「香港人」的中年男子突然站起來鬧場,說什麼「六四」事件的死難人數,遠不及南京大屠殺事件,所以「不要妖魔化中國」。令何曉清沒想到的是,現場的中國青年留學生比她還氣憤,當時就跟這名「老粉紅」辯論起來。

對此,何曉清強調,批評過去,是為了不讓歷史重演。「六四」事件過去35年,有些人身處自由國度,仍跳不出當年被洗腦的思維,黨國不分,就代表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何曉清知道:「我們要靠一己之力去孤身奮戰,或者我們大家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孤身奮戰,當然是很不容易,但是,有很多我們認識的不認識的、出名的不出名的人,大家都一直在為了守護這個記憶、這個真相在堅持,以對歷史的守護,以記憶作為一種對強權的抵抗。」

所以她覺得:「在一個強權面前,我們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是我覺得我們就是有一個無權者的權力,就是在我們自己的位置上,繼續堅持去深耕細作。每個人只要都在堅守,就好像香港30年來維多利亞公園的燭光那樣,大家每一年都點一支蠟燭,或者現在我們可能連蠟燭都不可以在維園點了,但我相信,大家都會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位置上去守護那個燭光,就好像在最黑暗的時候,我們都會去守護,總有一天會等到黎明,總有一天會得到公義,歷史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可能我們做了很多事都沒看到有改變,但是正像捷克共和國首任總統哈維爾所說的:「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就一定沒有改變。所以,我們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10年前、「六四」25周年的時候,何曉清在美國國會做過一次聽證,今年「六四」當天,何曉清將再次出席美國國會的「六四」聽證會。她表示:「我只會說出真相,講述真實的歷史。」

責任編輯:林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