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依然是主观的产物

--评《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

陈劲松

标签:

【大纪元10月15日讯】10月13日,中国政府突然抛出一份《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并由外交部西欧司负责人做了一番解释。此举,不论对于中国人民还是国际社会,都颇感意外,因为,中国当局从来不曾有过类似的”对外政策宣示”。它通常表现出行为乖张,倾向于主观行事,处处显示与国际主流社会的距离。

这份最新对欧文件出台的背景是,在过去八年,欧盟一共发布了五份对中国政策宣言。鉴于欧盟是一个拥有占全球经济总量25%、占全球贸易总量35%的巨大经济体,中方不可能不极其重视中欧关系,但因没有正式书面回应的习惯,看上去,中方似乎从没有正式回应过对方的政策宣示。中方破例发表书面文件,显然意在模仿国际主流社会的惯常做法,并籍此套近中欧关系。

虽然形式新颖,但纵观《文件》内容,却并无新意。诸如:”求同存异”、”一个中国”、”经贸合作”、以及”人权对话”等等,都是老生常谈的套话。而且,《文件》依然是主观性很强的产物,有强加于人之嫌。例如:

中方要求欧盟”正视中国的市场经济现实”,尽早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中方应该心知肚明:自己的市场经济并不完整,依然徘徊在”双轨制”的交汇处。诸如:人为控制人民币汇率,使其不能自由流通,不仅违背了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也给他国利益构成直接损害;对国营企业的”输血性”扶持,也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诟病。

中方要求欧盟解除对中军售禁令,说那是”冷战的产物”。实际上,首先,冷战的形成,在于世界上存在民主与专制两大阵营,如今,最大专制堡垒苏联已经崩溃,分解出的俄罗斯等国也实现了民主化,冷战的主要战场消失。然而,由于中国继续拒绝民主化,一再推迟政治改革,无形间将自己置于前苏联的继承地位,西方各国也不由自主地将中国列为最大的潜在敌或假想敌,故,没有名分的”冷战”依然存在。最明显的近例是,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即将发射之际,中方媒体惊呼:美国人对中国飞船的了解程度令人吃惊!北京当局无可奈何地承认:美国的战略”监控重点”已经”从原苏联转到中国”。

其次,在欧盟对中军售禁令中,仍有一部分源自1989年北京”六四”屠城之后,欧盟给予中国当局的制裁。如果中国人权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难以设想这些禁令被完全解除。再次,北京一直保持与一些”流氓政权”的武器技术暗盘交易,这一短期行为,也导致中国必然被西方各国列入军事科技禁售行列。另外,北京对台湾日益增强的军事威胁,也使欧盟不可能放开对中军售;反过来,中方要求欧盟”不要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可用于军事目的的设备、物资及技术”,恐怕也很难让欧盟完全做到。

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又云:”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想要获得健全、稳定、和互惠互利的中欧关系,中国政府必须全面检讨自己的心态行为,一方面,加速各项体制改革,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放弃穷兵黩武和与”流氓政权”打得火热的短视政策,诚心诚意地融入国际文明社会。如此建立的国际信誉,胜过苦心炮制的各类《文件》宣示、及其”万语千言”。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日本外汇存底再创新高居首位 台湾排名第四
英法德吁欧盟加强科技投资  以提高竞争力
欧盟执委会宣布法国违反预算规定
欧盟促法降低赤字以免罚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