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資訊人思想教育家溫世仁以行動縮短數位落差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7日訊】(中央社記者胡薏文台北七日電)「身為基督徒,我相信生命是出現在舞台的那一刻,死亡與黑暗則是在生命背後襯托光彩的布景,每個人在生命舞台都會扮演不同的角色,盡力把這個角色做好,就是最精彩的演出。」這是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的人生哲學。

據中央社12月7日報導,溫世仁今天下午辭世,也許外界好奇的是,這個擁有30億元身價的人,為什麼日常生活卻像個苦行僧,但是對資訊界甚至華人世界來說,卻是失去了一位優秀的思想家與教育家。

溫世仁從五十歲以後,決定不再當生意人,開始把自己的科技資訊知識,用於造福更多的人,短短五年多的時間,溫世仁出版的著作多達四ˋ五十本,包括未來系列ˋ財經系列ˋ成功系列ˋ學習系列,從教人學英文的英語直通車到成功致富又快樂,甚至東亞金融風暴一直到中國經濟的未來,

溫世仁出書的目的並不在於賺錢,例如生前最後一本著作中國經濟的未來,為了蒐集取得大陸相關資料及製作隨書附贈的光碟,他自掏腰包花了數億元,只是希望把自己的理念傳播出。從廣義的角度來看,溫世仁像個教育家,不停的傳播他善用數位科技,造福人類的理念。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背景,經過打拼,累積了數十億元的財富,但是溫世仁認為自己比別人幸運的不是財富,而是累積了很多生命的歷練,因為這些歷練所充實的生命,才是最寶貴的資產。溫世仁就把自己學習英文的心得,化身成英語直通車,溫世仁也因為自己愛看書,深信知識就是力量,加上數位資訊的科技技術,首創空中書城,透過PDA加上網路連線,就可以下載上千本書,隨時隨地閱讀。

當溫世仁跑遍許多國家後,近幾年因為業務等關係,頻繁往返兩岸,也曾經到大陸許多窮鄉僻壤,看到農村落後的景象,因此溫世仁也希望透過數位科技,具體縮短貧富差距,造福更多的人,例如最簡單的,就是把大陸農村生產的農產品,透過網際網路銷售出去,賣到好價錢,就可以改善農村生活品質。

但是溫世仁並不是只看到大陸十三億人口的商機,在中國經濟的未來一書中,也不忘提醒台商,大陸經濟仍有許多潛在問題,台商投資之前,不應只看到大陸龐大的市場,應該先瞭解中國的經濟,才能避免風險。

他形容自己是個隨遇而安的人,每年約有300天以上,睡在不同的旅館中,什麼地方都可以睡得著覺,飲食方面,除了比較喜歡喝健怡可口可樂外,幾乎完全不挑嘴,不過雖然在生活上隨和,但在工作上卻很有使命感,該做的事絕對會傾全力完成,而且不論多忙,每天都會空下3ˋ4個小時閱讀,因此每年大約可以看300 本書。溫世仁曾經表示,雖然寫書速度不如人家,讀書的速度卻絕不落於人後。

溫世仁也因為經常思考,常常會有新的觀念與想法,使得身邊的朋友抱怨他善變,但溫世仁認為自己並不是善變,而是思考就會有新的觀念,如果發現錯誤的話,就算「朝令朝改」也是應該的。

溫世仁圓圓的笑臉ˋ和藹可親的態度,近幾年來,堪稱台灣資訊業大老級 (雖然他年紀不大)曝光率最高,不過他並不是為了促銷英業達集團的商品,或是為了搶生意,完全是為了傳播他的理念,希望數位科技能夠被善用,縮短知識差距ˋ貧富差距,使得大家未來的生活更好。也因為他的熱心公益,不僅曾向黨政高層提出失業對策建言,去年也出任亞太經濟合作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代表一職,儘管加在他身上的工作愈來愈多,他卻仍然堅持每件事都要做好。

他的突然辭世,令許多英業達集團員工以及科技界人士不捨,一位在英業達工作近二十年的資深員工就表示,溫世仁走了,不僅是英業達少了一寶,對所有兩岸甚至華人世界來說,也失去了一位優秀的思想家與教育家。(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