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博覽﹕清東陵珍貴文物選介

紀元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9日訊】

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境內,這裏山環水繞,氣候宜人,被明清兩朝帝王選為風水寶地。清東陵入葬的人物,從1663年葬入順治皇帝,到1935年葬入同治皇帝的最後一位皇貴妃,歷時272年,共埋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計161人。這裏有許多清朝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在位時間最長、功績顯赫的康熙皇帝,掌權最久、壽命最長的乾隆皇帝,輔佐兩代幼主、富有傳奇色彩的孝莊皇后,垂簾聽政達半個世紀、聞名中外的慈禧太后,以及身體能夠發出異香的維吾爾族女子香妃,等等。正因為如此,清東陵以其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在歷史上的卓越地位,於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孝莊像

孝莊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她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天命十年嫁給皇太極,當時年僅13歲。崇德八年,太宗病逝,其子順治繼位,孝莊被尊為太后。順治死後,玄燁繼位,孝莊又嘔心瀝血,極力輔佐,清除了鰲拜集團的威脅,結束了三藩叛亂的局面。孝莊皇太后確實是一位頗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她為清王朝的開基創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有一張當時的宮廷畫師根據孝莊本人所畫的畫像,畫像上的孝莊皇太后是一個長得胖胖圓臉小眼睛的中老年婦女。看長相很難將她和輔佐兩代幼主的女政治家掛上鉤。真所謂人不可貌相。

雍正並未篡改詔書

民間傳說雍正為了篡奪皇位,將康熙遺詔中的「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于四子」。其實雍正並未篡改遺詔。這件康熙的遺詔可以證明。上面寫著:「四子胤禛人品貴重… …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不僅內容於民間傳說不同,而且滿漢對照,根本無法篡改。

據說,康熙鑒於以往釭5c多皇帝的遺詔是在彌留之際或死後由臣王代寫,不能完全表達自己思想意志的教訓,他決定在生前提前寫遺詔。他於康熙四十七年就開始作準備,到康熙五十七年向皇子大臣們公佈遺詔,前後準備了十年。

香妃其人

歷史上是否真有香妃?歷史上的香妃又是怎樣的呢?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乾隆皇帝的41位後妃中,確有一位新疆維吾爾族女子,即容妃。她和野史中的香妃家鄉、民族、信仰、封號乃至父親、叔父、哥哥都相同。因此,經專家確認,乾隆皇帝的容妃就是野史中的香妃。

關於香妃的安葬地,也眾說紛紜,有的說在新疆喀什的香妃墓,有的說在北京先農壇,還有的說在北京陶然亭。其實香妃就葬在清東陵。

真實的容妃,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父親叫阿里和卓,哥哥叫圖爾都,她本人叫伊帕爾罕。其家世居葉爾羌。1758年,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時,容妃的叔父、哥哥都全力協助清軍平叛,立了大功,被召入京城,加官進爵,賜居北京。伊帕爾罕也跟隨到了北京。為了表示永遠忠於朝廷,圖爾都等把美麗的伊帕爾罕送入了皇宮。由於伊帕爾罕年輕美麗,善體人意,頗得皇帝寵愛。她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在宮中也得到了充分地尊重。她於乾隆三十三年被晉封為容妃。容妃曾隨乾隆帝巡幸江南,恭祭祖陵,熱河避暑,登臨泰山,拜謁孔廟,她一生雖未生育,但在宮中卻久寵不衰。皇帝的每次賞賜總少不了她,直到她55歲去世。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