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女孩馬中珮獲得美物理學會年度殊榮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0日訊】(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特稿)美國物理學會日前將二○○三年邁爾夫人物理獎,頒發給台灣出生,並在台灣接受基礎教育到高中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天文學者馬中珮;這個獎項規定十分嚴格,必須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十年內具備具體物理成就的女性才能獲獎,目的肯定女物理學者初期階段成就,並鼓勵其成為傑出物理學家。

邁爾夫人物理獎是為了紀念在一九六三年成為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女性邁爾夫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女性是一九○三年的居禮夫人。

馬中珮從十二歲就知道自己將來要做的事,那就是研究物理,並成為傑出的物理學家,研究宇宙是多麼奇妙而無止盡的路程,從小就對追尋遙遠宇宙的起源及人類未來的命運一直有股狂熱,這些年來,她只有愈來愈投入,愈來愈有興趣,從來沒有猶豫過;這次她獲獎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宇宙黑物質。

從復興小學、復興中學、到考上北一女,馬中珮在高二時,因資賦優異獲得美國一流學府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許可,她決定前往深造,一直在MIT唸到物理學博士,研究的主題是天文物理、以及宇宙學。

馬中珮隨後轉往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一九九六年成為美國賓州大學天文及物理學系助理教授,二○○一年加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天文學者行列。

二○○○年馬中珮以﹁微中子宇宙學研究﹂獲得海外華人物理協會年度傑出年輕研究學者獎;雖然研究工作極為繁忙,但馬中珮每年仍會定期回到台灣,參與中央研究院天文物理所的研究工作,並探訪她在美國研究時的老師,現任清華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徐遐生。

當然,回家探望父母更是馬中珮返台的重要原因,從小,講究自由家庭教育的父母對她影響深遠;她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聽說台灣現在取消聯考了,但學生要面對的壓力並未減輕,許多父母也急著為孩子規劃前途;以她過去求學的過程而言,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問去鑽研,可能更為重要。

馬中珮的父母對她的選擇十分尊重,只要確定方向,就完全支持。這也是馬中珮能夠在小小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確立了自己要成為一位出色的物理學家。馬中珮的父親馬驥伸是新聞學者,母親黃肇珩是資深新聞人,曾經擔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部主任、中華日報社長、正中書局總經理、和監察委員等職。

除了父母對她的尊重與支持外,馬中珮特別建議台灣莘莘學子,國內的基礎教育紮根其實很深,但可能教法比較固定,因此覺得自己對那一項學問有興趣,一定要找這方面的書籍多讀多唸,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對這學問有興趣,是否繼續鑽研下去;另外,英文能力也一定要加強,英文是國際語言,幾乎所有研究機構報告都是以英文為之,英文能力一定得紮實才行。

除了物理學,馬中珮另外一個最愛是音樂,她十七歲時曾經獲得全台小提琴競賽冠軍,甚至,在美國攻讀時,還一度在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同時修讀小提琴表演課程,並登台演出,琴藝也是不在話下。(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