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螢光魚技術獨步全球為水族市場新寵商機無窮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7日訊】兩年前研發培育成功的邰港一號綠螢光魚,已於日前宣布全球首賣,由於全球的觀賞魚市場都集中在白天觀賞用,螢光魚是第一隻夜晚觀賞用魚,由於技術獨步全球,邰港科技公司正在加緊研發其他種類的觀賞水族動物,全力發揮生物科技專長,創造未來無窮商機。

據中央社4月27日報導,日前推出全球首賣的邰港一號綠色螢光魚─「夜明珠」是利用基因工程、轉殖、育種遺傳技術等生物科技所研發而成的新品系魚種,邰港科技的研究人員利用綠色水母基因的片段在青 (魚將)魚的胚胎中複製,最後才展現出綠螢光。

這種魚在平常的光線下呈現淡淡的綠色,晚上利用短波長的黑燈照射下,綻放出非常漂亮的綠螢光,如果再配上水族箱造景,簡直美極了,看著牠們悠遊於水草間,吃著親手餵食的飼料,所有不快和壓力幾乎掃除殆盡。

邰港科技研發經理林學廉表示,邰港一號綠螢光魚從研發成功到商業量產之間隔了兩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發展不孕技術,利用魚種的優生學,將四倍體和兩倍體染色體的魚交配在一起,自然生下三倍體染色體的螢光魚,這種魚仍有公、母之分,也可以交配,但無法正常受精、無法孵化,永遠無法產生下一代,因此也不會破壞生態。

林學廉指出,除了優生學技術之外,早期在研究螢光魚時最難的是,將來自水母的綠色和來自珊瑚的紅色基因片段殖入魚體內,但要如何製造一個開關,讓螢光基因發光的工程可就大了,這也是過去這幾年研發的重點,待基因工程實驗成功後,才有了綠螢光的邰港一號和紅螢光的邰港二號。

日前雖然已經推出同時具有紅綠雙色的雙基因魚,但是每隻魚出現紅、綠雙色的部位都不同,有的是紅頭綠尾,有的則是綠頭紅尾,未來雙基因魚要何種顏色固定表現在何種部位,將是研發人員下階段努力的目標。

由於綠螢光魚已經成功完成多倍體不孕技術並開始量產,邰港公司副總經理方祖豪表示,由於邰港的技術獨步全球,國際間沒有相同份量的研究團隊可以做出這種產品,所以在觀賞魚市場非常吃香,從今年年初到四月,國內外訂單已經突破新台幣一億元。

方祖豪指出,邰港一號從產卵長大到成魚,至少要二個半月以上時間才能再繁衍下一代,每條魚正常壽命是二年到三年,邰港預估來自全球的水族館的訂單會倍增,要求數量一年約一百多萬條魚,而邰港科技的年產量一年約一百二十萬條,刻正努力增產應付市場需求。

他分析全球的水族市場,一年的產值約新台幣2100億元,目前以美國、歐洲、亞洲加大洋洲等三塊區域各佔三分之一市場,美國市場喜歡休閒魚種,以血鸚鵡為主,這幾年也流行注射染料的七彩血鸚鵡,但一個多月後就褪色;歐洲市場主要是塑造生態,例如養水草缸,或是海水缸養珊瑚為主,魚為配角;亞洲則是大、小魚種都有,中國人認為代表吉祥的龍魚一條好幾萬元,身價高的甚至上百萬元。

方祖豪認為現代人原本就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大,造成許多文明病和憂鬱症,尤其碰到SARS風暴,全國上下精神緊繃,深怕不小心染病,大家都需要適當的解壓。螢光魚可以在夜間發出特殊且迷人的綠螢光,在夜闌人靜或需要沈澱心靈時,欣賞這些小魚,壓力自然一掃而空,而且飼養容易,不失為精神健康的良伴,因此他非常看好夜間觀賞魚的市場。

目前邰港正在研發二十餘種其他中、大型觀賞魚以及甲殼類的水族動物,研究方向是以改變顏色為主,現階段正在發展呈現藍螢光和黃螢光的魚種,未來中期目標會供應教育單位魚卵和小魚,讓學生們觀察生物的奧秘;遠期目標則是由研究人員努力研究基因排序的秘密,未來即可接受客戶指定的顏色和顯色部位而量產。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