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阿里山神木放倒五週年 文史團體上山追悼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二十九日電)今天是阿里山神木放倒五週年的日子,由於阿里山神木被人工放倒之後,一直在原地遭受風吹日曬雨淋,令地方上文史工作者相當不忍,今天中午特別在放倒的神木前舉行追悼默禱儀式,並為神木請命,希望有關單位不要任其腐朽。

阿里山神木是西元一九零六年,日本人在開發阿里山林場時發現的一棵巨大台灣紅檜,當時樹高五十三公尺,胸圍二十三公尺,必須十幾人才能合抱;雖然在一九五六年兩度遭雷擊而枯死,樹幹並已經中空炭化,但因其屹立在阿里山鐵路旁,因此一直是阿里山的地標。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也就是香港回歸中國的同一天,阿里山風雨交加,這棵估計有三千年樹齡的神木,在風雨的摧殘下,約有三分之一的樹身從上往下自然撕裂,倒伏在阿里山鐵道上;剩下約三分之二的樹身則是搖搖欲墜。

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為了安全考量,在徵求多方的意見之後,決定在一九九八年的六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在神木自然撕裂將近一年後,以人工方式將剩下的三分之二樹幹放倒。

阿里山神木放倒之後,農委會原本同意撥付專款重造神木英姿,考慮讓神木以「臥姿」重現世人面前,並為神木加蓋遮雨棚;然而一九九九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這筆為神木善後的經費,則因地震救災而轉移,只好讓神木橫躺在原地。

嘉義地區一群與神木有相當感情的文史工作者,包括阿里山鐵道創辦人麥正治、文史工作者許榮鎮、作家謝國源、阿里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文華等人,因為不忍神木放倒五年來,一直遭受風吹日曬雨淋之苦,因此在今天中午十二時十五分,也就是五年前神木放倒的時間,在神木前舉行追悼默禱儀式。

麥正治表示,阿里山神木放倒以後,還是有很多人購買神木海報或照片,可見許多人對於這個曾經是台灣地標的神木無法忘情,但是看到神木放倒之後,遭受風曬雨淋,實在令人於心不忍,因此希望有關單位能為它蓋個遮雨棚或神木亭,讓神木「有尊嚴」的走進歷史。

一位謝姓遊客表示,阿里山神木曾經是台灣的精神象徵,也是台灣森林開發史、阿里山鐵路開發史的見證者,有關單位不應任其「曝屍野外」;尤其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之後,震央的南投集集已經蓋好九二一地震紀念館,相關單位也應比照,讓神木有個安寧的歸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