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追風計劃 飛機偵測颱風台灣居全球第二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日訊】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一日電 / 為突破颱風路徑預報 更加準確的瓶頸,行政院國科會與中央氣象局今天在中 度颱風來襲時,共同執行由飛機偵測颱風的「追風計劃」,台灣也是僅次於美國,第二個以飛機偵測颱風的國家。

「追風計劃」計劃主持人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吳俊 傑說,計劃為期三年,今天是首航,中午十二時三十分 ,由漢翔公司的ASTRA的灣流噴射機載了六位氣象專家 ,在台中清泉崗機場起飛,飛至四萬二千英呎高空,沿 著杜鵑颱風外圍投擲探測儀器,探測儀器上的雷達在掉 落海面前二十分鐘,將颱風周圍有關氣溫、溼度、氣壓 及風速等資料,全部都紀錄下來,飛機上氣象專家將資 料處理校正後,利用國際通用的電碼將資料再傳至氣象 局。

「追風計劃」首航今天下午四時結束,下午四時四 十五分,吳俊傑在氣象局舉行首航結果說明,他表示, 台灣是僅於於美國,第二個以飛機偵測颱風的國家,今 天的實驗可說非常成功,原本預定投擲的十四個探測儀 器,有兩個未能及時投出,另一個可能電子系統出錯, 沒有訊息,其他十一個都成功傳回訊號。

結果,經實際觀測到的颱風暴風半徑與氣象局利用 衛星觀測的差不多,不過,颱風環流結構卻比原先預測 的還要強,高度大概高出四公里,即使今天飛機飛到四 萬二千英呎高度,仍是在雲中飛行,顯示杜鵑颱風的結 構非常紮實。

吳俊傑說,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太平洋及 大西洋用飛機做過各種颱風預測,但1987年後受限經費 ,停止關島以西飛機偵測颱風的活動,台灣是僅次於美 國,第二個用飛機偵測颱風的國家,計劃成果有助於提 升西北太平洋颱風觀測及研究的能力,包括美國海洋大 氣總署所屬的颶風研究中心(NOAA/HRD)、美國與日本 共設的國際太平洋研究中心(IPRC)、美國麻省理工學 院(MIT)、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等單位也 都重視「追風計劃」,並參與合作。

氣象局局長謝信良指出,目前預測颱風都是利用衛 星進行遙測,最困難的是缺乏海上資料,衛星觀測易有 誤差,經由飛機實際到颱風周圍做預測,會有助於預測 颱風路徑的精準度,未來還會以多次飛行實驗結果與衛 星預測做比對加以驗證。

因在航管申請時間限制下,「追風計劃」是在颱風 快接近台灣前不到二十四小時才開始行動,因颱風已很 靠近台灣,在路徑預報上誤差原本就較小,吳俊傑說, 最理想的是在颱風影響前二十四小時到六十小時就開始 偵測,可以更早並有效掌握颱風路徑。

因「追風計劃」不是一般飛行,除了台灣的航管要 同意外,還要獲得日本及菲律賓航管的核准,吳俊傑說 ,日本及菲律賓航管單位都認同這項具有意義的偵測颱風實驗。

吳俊億說,美國從1997年起利用灣流噴射機做了上 百次觀測颱風活動,統計在颱風路徑預報準確度上平均 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台灣的「追風計劃」未來還要執行 十幾架次颱風偵察任務,相信對未來颱風預報技術提升 絕對是一大助益。(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