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題報導》推動自由貿易港創造產值1625億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根據經建會評估報告指出,至民國九十七年時,台灣至少有七個自由貿易港區可成立,預估全島自由貿易港區完全營運後,將可吸引一千家廠商進駐,區內廠商投資額可達六百七十八點五六億元,創造出一千六百廿五點一六億元的營運產值,新增僱用員工三萬一千人。

政府正積極推動的「自由貿易港區」,除了著眼於台灣走向貿易自由化與國際化,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自由貿易港區之設置,來促進產業企業「深耕台灣,佈局全球」,以延續發展台灣的新經濟命脈。

自由貿易港區之政策推動,已邁入營運實務運作階段,根據行政院經建會之統計,截至10月初,總計已有基隆港、高雄港、經濟部加工出口區、台中港與台北港等五處,正式提出申設自由貿易港區計畫。

其中,行政院已經核定通過基隆港與高雄港之申設案,基隆港相關準備作業,已經在9月底完成,並於10月初正式受理廠商業者申請,也成為我國首座自由貿易港區;而高雄港也預計,在明年1月正式展開營運。

其它表達申設自由貿易港區意願的,還包括了桃園航空貨物園區、彰濱工業區、麥寮港、台南縣政府(南部自由貿易港區 )、台南市政府(安平自由貿易港區 )、高雄市政府(南星自由貿易港區 )。

在政府積極推動全島自由貿易港區之際,經建會主委胡勝正則指出,亞太地區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心,而台灣位處亞太地區中央,是歐美航線之要衝,外商跨國企業勢必亟需在此地區,建立其區域性的營運基礎。

胡勝正說,「透過自由貿易港區之推動,可以讓台商及國際跨國公司願意將台灣,作為其全球運籌的重要基地,這更是政府目前的施政重點計畫。」

對於政府推動自由貿易港區政策,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成員、台灣智庫副董事長柯承恩表示高度肯定。

柯承恩表示,雖然貿易自由化、全球化是各國潮流趨勢,但畢竟台灣沒有足夠國際空間,導致企業廠商要推動全球化的過程,遠比其他國家來得困難。

柯承恩強調,自由貿易港區這項重大政策計畫,可讓台灣產業打破國際經濟藩籬,建設台灣成為國內外設置營運總部之最佳地區,因此,這對我國下一波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許振明則指出,兩岸近十年來的貿易量大幅增加,中國已躍居我第一大出口國,根據研究顯示,兩岸貿易量的增加,已經使得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產生逐漸減少之趨勢。

許振明表示,尤其,台灣和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逐年提高,導致國內產業外移問題日益惡化。「設立自由貿易港區的精神,可以說是,開放兩岸直航與戒急用忍政策之折衷方案。」

他表示,有鑑於許多國內傳統產業已移往海外發展,設置自由貿易區,除了可讓技術密集型的企業根留台灣、吸引跨國企業來台設立營運總部外,並可促進高雄港與基隆港提升貨運量,能與中國上海和南韓釜山競爭。

許振明強調,「更重要的是,推動自由貿易港區計畫,還可以避免國內繼續產業空洞化的危機,降低中國經濟磁吸效應,對台灣所造成的傷害。」

此外,經建會也指出,台灣積極發展自由貿易港區,的確可因應兩岸加入WTO後新經貿關係;因為在企業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台灣與中國大陸已經同步加入WTO,但同時也衍生出,兩岸經貿關係不同的問題及新增需求。

經建會強調,未來兩岸的新經貿關係,應在WTO架構下循序漸進和緩發展,並在不危及國家安全之前提下,逐步放寬兩岸經貿限制,而「自由貿易港區」的設置,正符合上述發展趨勢及需求。

《新聞辭典》自由貿易港區 人貨自由往來

自由貿易港區最大的特色,是著重「貿易程序之簡化」,在貨物方面,規劃提供區內貨物自由流通,免除關務行政及通關申報,港區內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在人員方面,開放區內從事商務活動之外籍商業人士,有七十二小時落地簽證等。

換言之,自由貿易港區突破現行法規對於貨物及人員進出的管制,打造一個人、貨自由往來的商務貿易特區。

而「自由貿易港區」主要目的,在於發展「境內關外」的特區,也就是提供企業一個高度自由化的經營環境,不僅可大幅降低營運成本,提昇國內廠商國際競爭能力,更能增加國內外企業投資意願,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及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王孟倫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