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題報導》基隆港 申設跑第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嘉東╱專題報導

基隆港是台灣第一個自由貿易港區。

以基隆港為貨物進出口中心的二十家內陸貨櫃集散站、鄰近三大工業區(六堵、大武崙、瑞芳 )及正辦理申請作為高科技園區之北台科技園區等相關產業,也可以提供支援性服務,有利提高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的效益。

再說,基隆港定期航線密集,計有美國東岸線、美國西岸線、歐洲線、地中海線、澳洲線、東南亞線、東北亞線、南非南美線、台港線等航線,有利發展轉運業務,也比別的港區更具競爭力。

基隆港務局估計,設置自由貿易港區後約增加年收入九千四百餘萬元。創造直接與間接就業共兩千一百人(直接就業三五○人 ),年產值約增加六億元。

若該港外港區西廿九號碼頭至西卅二號碼頭後線規劃為國際物流中心及公共貨櫃集散站,其每年拆併櫃作業量為六萬兩千五百至八萬標準櫃(TEU ),最高作業容量為十四萬五千TEU。

基此,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每年可創造之附加價值為:單純轉運:一千零一十五萬六千兩百五十至一億三千萬美元,最高兩億三千五百六十二萬五千美元;簡單加工再轉運:兩千九百六十八萬七千五百至三億八千萬美元,最高六億八千八百七十五萬美元;深層加工再轉運:十一億五千六百廿五萬至十四億八千萬美元,最高二十六億八千兩百五十萬美元。

基隆港務局規劃區域成為自由貿易港區後,除可吸引更多船貨到港卸載,增益基隆港營收,更可引進民間業者至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經營國際物流中心與貨物集散站等相關業務,初步估計西二十九至西三十二號碼頭吸引民間開發興建,基隆港務局於土地使用費、租賃管理費及所衍生增加的貨櫃棧埠收入。

港務局指出,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雖涵蓋東、西兩岸,初期優先開發外港區部分為西廿九至卅二號碼頭等四座碼頭,出租面積約七點四公頃,但保留碼頭前線廿公尺作為散雜貨裝卸的作業區。

由於西卅一至卅二號碼頭後線目前仍出租遠森科技公司使用,該公司計畫配合台北港第一散雜貨碼頭完工與密閉式煤倉興建期程,預計九十五年1月才能遷移,同年10月完成兩部卸煤機遷移,因此,得標者須兩階段開發,先開發西廿九至卅號碼頭後線土地,等卸煤機遷移後再開發西卅一至卅二號碼頭後線。

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雖已於9月卅日獲准營運,唯港區貨櫃控管機制與門禁管制尚未建構完成,僅三座貨櫃場的門禁管制符合基隆關稅局標準,其餘散雜貨碼頭的門禁控管須進一步取得基隆關稅局同意才能獲准經營港區事業。因此,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初期可申設經營相關事業的區塊只有東、西岸三個櫃場,即東岸的聯興與西岸的陽明,有資格向基隆港務局提出申請經營港區事業。

聯興在基隆港務局獲准經營自由貿易港區後,即向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服務中心提交營運計畫書,爭取經營自由貿易港區事業態度積極,據悉,聯興所提的營運計畫書大多符合僅需補足相關文件後,就可獲准營運,極有可能在近期內取得營運許可,成為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營運後,第一家取得經營相關事業的業者。

至於,備受業者關注的西岸廿九號至卅二號四座散雜貨碼頭何時招商,基隆港務局指出,相關招標文件還在草擬中,可望於11月辦理招標,年底以前可以確定得標業者。

高雄港 轉型邁大步

記者黃明賞╱專題報導

「自由貿易港區是高雄港必須走的轉型道路!」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副局長鄧有義如此強調。

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準備明年元旦上路正式運作,高港局將以港埠一到五商港區,總共三百九十七點六九公頃做為設置範圍,全力發展專業物流。

身為全球第六大貨櫃港,高雄港為外國航商重要的轉運樞紐,已有十一家廠商簽署投資意願書,除了陽明海運第二物流專區日前已正式簽約,預計第一年會有三十四億餘元投資進駐。

高雄港務局推估,自由貿易港區設立的第一年,會為港埠帶來五百萬噸貨源及一億五千萬以上的營收,且境內關外的低管制免稅地帶,全然改變貨物出入的形態,「有貨才有港」,除了目前業者每年營運省下二點五億元,有貨才能吸引商機,貨量佔有全台灣七成五的高雄港,除了能吸引航商業者的進駐,國內廠商產值也能增加十一億。

做為全台最大港,高雄港擔負著台灣對外航運窗口,高雄港近幾年運量屢創新高,五年內由民國八十九年的七百四十三萬只標準櫃(TEU )裝卸量,跳升為今年預估達到九百七十萬TEU,但中國深圳、上海及韓國釜山,卻在幾年內陸續趕過高雄港,使其從全球第三大貨櫃港掉落成為全球第六。

國際港埠競爭激烈,近兩年中國沿海深水港陸續完成,為求留住國外航商,高雄港務局在交通部的支持下,持續調降碼頭費與各項規費,貨量成長的同時,收入卻未見增加,甚至上繳國庫金額更顯壓縮。

鄧有義指出,高雄港幾年來平均年營運金額約在一百億上下,每年營餘的八十五%需上繳國庫,也從平均近三十億元近年遞減,雖然近兩年航運景氣大好,但由於高港是以碼頭租賃為主,航商收益增多,國外港埠頻頻招手,競爭態勢極為嚴峻,航商去留只以成本考量,港務局實際收入卻未轉好,甚至有反轉向下的狀況。

高雄港近千萬TEU的貨櫃量中,五十三%是東南亞暨世界各地運來的轉運貨櫃,自由貿易港區設立後,允許區內設立簡易加工,專業物流將更具商機。

尤其單收取碼頭租費及碼頭通過費等細目,每只轉運由國外經台灣轉運,只能為台灣帶來一千六百二十五美元利潤,但此貨櫃若在台灣進行簡易加工後再轉運海外,利潤可提高至四千七百五十美元,甚至進行高附加價值加工後再轉運至他國,利潤將提升為一萬八千五百美元,是單純單櫃轉運利潤的十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