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稻田彩繪 紫色的奇景 苑裡迸光芒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潘文仁╱專題報導) 說起「米」,台灣中部的「西螺米」饒有歷史,東部的「池上米」後勢強勁,但大多數的台灣國人可能都不知道苗栗縣苑裡鎮出產的白米,品質也相當受到肯定,只是知名度還待強化而已。

苗栗縣苑裡鎮向有「苗栗縣穀倉」美譽,大安溪流經的火炎山下,孕育了3000多公頃稻田,產出粒粒飽滿的白米,近年來,成為供應統一超商製作御飯糰、御便當的原料,顯見其特殊口感品質頗獲青睞。

苑裡鎮原先是道卡斯族聚集地,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漢人來此屯墾後種植大量水稻,綠油油的稻田,成為苑裡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當地重要的經濟活動。

根據苑裡鎮志記載,日治時期大正13年(西元1924年 )苑裡稻田面積就有2746公頃,民國75年達高峰,一期、二期稻作合計5482公頃,當年生產量達到2萬6455公噸。之後,隨著產業情勢變遷,耕種面積逐年下降,民國88年單期面積只剩下2028公頃。

苑裡鎮農會總幹事鄭炳輝表示,苑裡平原是火炎山沖積扇平原的一部分,原先遍地都是砂石,先民開墾時,移走大礫石,在表層填上河床泥土,因此形成稻田表土肥沃,地底排水相當良好的優勢。

鄭炳輝說,火炎山是本島氣候分界點,日夜溫差較大,有時又有霧氣,相當適合種植水稻。其中,更重要的是引用大安溪水灌溉,因為大安溪是國內公認最不受環境污染的河川,在水源純淨無虞的前提下,產出的稻米品質更能獲得大眾認同。

說起苑裡米的代表,可說首推在這裡耕耘26年的山水米公司,這家公司4年前與統一超商合作,供給台 8號、9號兩種良質米,生產御便當、御飯糰等周邊產品,且在前述產品佔8成以上原料供應量,這項合作案,讓苑裡米的知名度有效躍增。

山水米副理蔡清德表示,當初統一企業在規劃推出御便當、御飯糰產品前,相當慎重地到各地獲CAS國家認證的碾米廠參訪,詳細評估稻米產區、碾製過程、白米產能等條件後,才決定與山水米公司合作。

山水米副總經理高存亞表示,台灣加入WTO後,稻米逐步開放進口,未來銷售量、價格必定會遭遇慘烈「割喉戰」,在國內民眾對米飯口味不甚講究,只要求「便宜又大碗」的心態下,稻米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苑裡鎮農會總幹事鄭炳輝說,目前仍有鎮農民在收割後放任稻株生長再結穗成為「再生稻」。他分析,在粗放照料下,再生稻飽滿度不佳,收成又減產1到2成,品質也較差,進入市面勢必會拖累價格,因此農會目前也宣導不要種植再生稻,推廣「好的稻米,賣好的價錢」觀念。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