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治療冠心病藥物新用途 可改善週邊血液循環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日電)京劇名角孫元坡四年前的夏夜貪看月全蝕,突然胸部很不舒服,眼前發黑,這是急性冠心症,每年造成四千名台灣人死亡,現在抗凝血藥物的推陳出新,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而且在保養心血管之際,亦可改善週邊血液循環,減少截肢。

七十五歲的孫元坡今天指出,他平日沒有不良生活習慣,只是血壓高了點,四年前他在半夜時突然胸悶痛,忽冷忽熱,渾身是汗,當時眼前發黑好像眼睛也「月全蝕」了,覺得快要便尿失禁,從臥房到廁所,似乎走了半天都走不到,太太叫了救護車,到了台北榮總不久就送進加護病房。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常敏之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症)已躍居十大死因的第三位,高危險群是四十歲以上男性及五十歲以上婦女、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肥胖者,急性冠心症發作死亡率可達二成,患者若是倖免於死,則未來一年內,仍有一成以上的機會再度發作。

搶救冠心病分秒必爭,否則嚴重不是死亡就是變成植物人,急救藥物包括抗心肌缺氧藥物、抗凝血酵素藥物、抗血小板藥物,常用的抗凝血藥最貴的是一針新台幣近萬元,較為便宜的是保栓通等第二代抗血小板藥物,可以和第一代藥物阿斯匹靈合併使用。

歐洲心臟學會理事長伯德倫(Prof.Michel EugeneBertrand)指出,在亞洲國家,第二型糖尿病患快速增加,預估到二0二五年時,將突破一億六千萬人,主要原因是肥胖,糖尿病患本身就是冠心症、腦中風、腿部等週邊血管栓塞等高危險群。由於週邊血管栓塞易使糖尿病患產生「糖尿病足」,輕者不良於行,重者必須截肢,伯德倫強調,歐洲的研究顯示,糖尿病患使用抗血栓藥物,不單是保養心臟血管,亦可維持重要血管血液暢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