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顏慶章:經貿外交 應以WTO為主軸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台北報導〕台灣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顏慶章昨天指出,推動自由貿易協定(FTA)與區域貿易協定(RTA ),在政治面與經濟面均有窒礙難行之處,在美歐均對農業保護宣示讓步後,多邊自由化架構的杜哈發展議程可望復活,為突破中國透過區域經貿結盟封鎖台灣經貿空間,應儘速確立支持並倡導WTO多邊貿易架構之經貿外交戰略。

  顏慶章昨天應中華經濟研究院之邀發表演說,對於我國積極尋求與各國簽訂 FTA提出看法;顏慶章認為,將大量資源用在簽訂FTA,在政治上動輒遭受中國打壓,卻只能找少數地緣遙遠、貿易量偏低的邦交國家,能取得之政治與實質經濟利益極為有限。

  去年9月WTO坎昆部長會議上,因開發中國家對已開發國家的農業保護政策的強烈反彈,造成坎昆會議主要任務─完成WTO新回合談判、實現杜哈發展議程宣告失敗,美國在會後揚言將尋求簽訂一對一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來取代多邊架構,造成全球主要貿易國一陣恐慌,因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所營造的貿易壁壘隱約可見,我國因中國政治壓力,很難與主要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經貿外交空間一度告急。

  顏慶章指出,大約1個月前,美國已表明願就該國農產品出口補貼作出讓步,隨後歐盟也發出善意回應,願取消歐盟之農業境內補貼,兩大強權的政策宣示已受到開發中國家歡迎,屬於多邊架構的WTO杜哈發展議程可望重行談判,最後將達成簽署共同協定。

  顏慶章分析指出,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代表著簽約的雙方在WTO 規則基礎下,加碼開放市場,通常簽約雙方在農業方面遭到的利益衝突最大;即使美國抵擋得了中國壓力,與台灣談判互簽自由貿易協定,則台灣恐怕會「馬上噎住」,因為美國農產品競爭力太強大了。

  反觀日本,也只與新加坡達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新加坡受歡迎是因為它沒有農業;再看南韓,雖與智利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但遭到國會杯葛,原因也是智利農業規模不小。

  顏慶章表示,如果無法與美國、中國、日本等主要貿易往來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則只剩一些遙遠的邦交國可能與我簽訂,但這些國家與台灣貿易量太小,簽了也沒實質意義。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