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財經官員:大陸不宜以政治干預經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紀錦玲台北六日電)最近傳出大陸當局可能對支持台獨的台商進行「經濟制裁」的消息,政府財經高層官員表示,相信這僅是項傳聞,從全球化大趨勢來看,兩岸經貿關係應向前走,不能向後退,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行政院經建會統計顯示,近14年來,台商對大陸地區投資比重逐年擴大,1991 年台商對大陸投資佔台灣對外投資比重 9.5%,1997 年佔 35.8%,到 2003 年佔53.7%,比重數字成長相當驚人。

台商到大陸投資,大致可分兩階段,早年以傳統產業為主,台商為了台灣勞工、土地成本高漲,不得不對外尋找廉價勞工,降低生產成本,有的南進,往東南亞;有的西進,往中國大陸。

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台商在東南亞投資鎩羽而返,轉而西進。

2000年中國大陸加入WTO後,市場自由化,外資獲得較公平競爭機會,外資投入大陸市場資金不斷擴張;台商面對這股潮流,無法自外於大陸市場,趕著到大陸「卡位」。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2000年台商赴大陸投資金額26.1億美元,較1999年成長了一倍多(108.1%)

2003年台商對大陸投資金額46.0億美元,較上年成長19.1%,佔台灣對外投資比重53.7%,今年一到四月台灣對大陸投資17.4億美元,佔對外投資總額65.7%。

大陸商務部統計,2003年台資實際到位金額為33.8億美元,佔大陸吸收外資比重6.3%;協議投資金額則達85.6億美元,佔大陸吸收外資比重的7.4%。

兩岸加入WTO後,台商到大陸投資不再像早年傳統產業「打帶跑」形式,而是大量資金、長期投資計畫,如台積電八吋晶圓廠、華碩、仁寶、明碁等大廠即是,他們是為全球佈局,而去開拓大陸市場,競爭的對手是美歐英特爾Intel、Nokia、南韓三星等大廠。

官員說,台商往大陸投資,雙方是互利的;大陸因為外來資金,增加了就業機會,提升出口、消費,更創造高度經濟成長;台商方面,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公司產值與獲利,開拓另一片市場天空。

這些年,台灣電子產業上市公司具有「大陸概念股」者,如鴻海、仁寶等,在大陸的產值都已經超過在台灣的產值;台灣奇美公司在大陸投資的ABS廠,產能可說是全世界最大規模。官員說,大陸當局應體認兩岸經貿關係,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不宜以政治干擾經濟,對台商形成不公平待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