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遠哲呼籲增加研究型大學數量和容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4日電)中央研究院今天召開學術諮詢總會九十三年委員會,院長李遠哲指出,每年從國內研究型大學畢業的學生有一萬多人,而為了提昇台灣的學術水準,增加國際競爭力,研究型大學的畢業生人數宜擴充到三、四萬人,因此現今研究型大學的數量和容量都要增加。

中央研究院明天起一連四天舉行第二十六次院士會議,海內外院士出席人數多達167位,出率高達78%,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顯示中研院的學術水準不斷提昇。

院士會議之前,中研院今天邀集數理組、生物組、人文組、研究中心、院聘委員等院士及代表參加學術諮詢總會,討論「如何落實中研院學術研究成果評鑑,以提昇研究水準」、「如何加強中研院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等議題。

李遠哲表示,每年自高中職畢業的學生人數約三十萬人,其中有15% 應該可以進入好的研究型大學,幾年後約有三、四萬的畢業生。好的研究型大學不但師資水準整齊,同儕的競爭力也強,而且國內各大企業、高科技產業也都希望聘用優良大學的畢業生,所以想進入好大學的升學壓力自然大。

李遠哲指出,目前每年自研究型大學畢業的學生約一萬五千人,但是為了提昇台灣的學術研究水準和國際競爭力,同時亦能滿足各大企業、高科技產業的用人需求,每年應有三、四萬畢業生來自好的研究型大學。

他建議,目前國內有七所好的研究型大學,但是數量不夠,應該再從其餘表現不錯的學校設法提升水準,加入好的研究型大學行列,同時每一所學校的學生容量再增加一些,才能培育足夠的人才,將台灣推昇到更高的水準。他說,美國加州在60年代就有12.5% 的高中畢業生進入研究型大學,30% 的學生進入州立大學,每年培養出許多人才。

而政府新十大建設中編列五年新台幣五百億元的教育預算,不但應該好好投資這些好的研究型大學,而且更要將其中一、二所大學推向亞洲第一、世界排名前一百大的名校,才能逐漸提昇台灣整體素質和水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