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 諸葛亮拜師 (下)

如真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接上集〉

諸葛亮一聽,慌忙地問道:“師父!這會是真的嗎?”老道人說:“如果不信,隨你的便吧,以後就別再登這觀門啦!”“師父!我相信。以後再不與她來往了!”“這還不行。你要燒道她的畫皮,也好消除你的疑慮,永不懷念。”

師父告訴他說 “那仙鶴有個習慣,每晚子時要現原形,飛上天河洗澡。這時,你進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燒掉。衣裳是她從天宮盜來的,一燒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臨行,老道人還將一把龍頭拐杖遞給諸葛亮,說:“那仙鶴發現庵內起火,會立即從天河飛下來,見你燒了她的衣裳,必不與你甘休。如果傷害你時,你就用這拐杖去打,切記!”

這天晚上時,諸葛亮悄悄來到庵裏,打開房門,果然見床上只有衣裳,他點火就去燒那衣裳。仙鶴正在天河裏洗澡,忽覺心頭一顫,便急忙往下張望,發現庵內出現火光。她見諸葛亮正燒她的衣裳,撲過來便啄諸葛亮的眼睛。諸葛亮拿起拐杖,一下子便把仙鶴打落在地,還抓住了仙鶴的尾巴。仙鶴掙脫後也騰空飛去。但其尾巴上的羽毛卻被諸葛亮抓掉了。

仙鶴禿了尾巴,便與天宮中的仙鶴個個不同。自己也知道再也不去天河裏洗澡,也不敢再混進天宮去偷衣裳。諸葛亮拿這仙鶴羽毛去見師父。老道人說:“記住這個教訓吧!要想學好本領,幹一番事業,這色情之事千萬不可迷戀!”諸葛亮不忘這個教訓,把仙鶴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來,以此作為戒鑒。

從此以後,諸葛亮更加勤奮,凡師父講的、書上寫的,他都博學強記,心領神會,變成自己的東西。日子一天天地過,老道人笑著對諸葛亮說:“徒弟呀,你跟我已經九年了。該讀的書都讀了,我要傳授的你都聽了。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該走出家門,以磨煉自己的生活!”

諸葛亮連忙懇求說:“師父,徒弟學識淺薄,還要再跟你多學點本領!” “真正的本領要在實踐幹中才能得到,書上學來的,好要看天地萬物變化,隨時而轉,隨機應變,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鶴當的教訓,以後不再被色情迷戀,這是直接的教訓;推而廣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謹慎從事,洞察其本質才是。這算是我臨別的囑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師父,你往哪里去?” “四海雲遊,沒有定向。” 頓時,諸葛亮含著淚說道:“師父一定要走,請受徒弟一拜,以謝栽培大恩!”老道人臨走,給諸葛亮留下一件東西,就是他後來常穿的八卦衣。諸葛亮懷念師父,把師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當師父永遠在自己的身邊。 〈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戰國時期的楚國自從被秦國打敗以後,楚懷王想重新和齊國聯合以抗秦。秦昭襄王即位以後,他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在陝西丹鳳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
  • 現在在大陸許多小孩子,對於中國民間故事興趣缺缺,許多學生連屈原是誰都搞不清楚。
  • 一日,幾個共產黨員來到某娛樂場所,准備找三陪女郎尋歡作樂。一番交涉之後,打扮得頗為妖艷的三陪女款款而來。幾個黨員色心大動,預行不軌。不料三陪女首先問道:“你們幾個是不是黨員?”幾個黨員面面相覷、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你們幾個到底是不是黨員?”三陪女又追問了一句。幾個黨員終於鎮定地回答:“我們不是黨員!絕對不是黨員!” 說完又對三陪女動手動腳。不料三陪女頗為不屑地說:“不是黨員就請出去,我們這裡黨員先進!”說罷揚長而去。

  •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遊者的遺憾。熱氣騰騰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霧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香而不膩。
  • 普洱,在英語中亦被稱為 Pu-er 或 Pu-erh。產于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縣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縣,隸屬思茅地區,位於雲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稱寧洱縣。“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帶有親切的“家園”的含義。
  • 因民間故事《白蛇》而聞名的杭州西湖斷橋,近日發生了一起傳奇色彩的尋親故事:一對10年前領養中國棄嬰的美國夫婦,委託他們在中國的朋友,帶著養女親生父母留下的一張約定書,在10年後的“七夕節”趕到西湖斷橋上來約會,誰料他們竟陰差陽錯地擦肩而過。於是,委託人又求助浙江和江蘇兩地媒體,尋找女孩的親生父母。
  • 至於「百合」名稱的由來,則有兩種不同說法。一個是說:它的鱗莖由數十片白色肥厚的鱗片層抱而成,狀似白蓮,具有「百年好合」的意思,才被稱為「百合」。另一個說法,則和下述民間故事有關。

  • 宋朝大學士蘇東坡,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不但讀萬卷書,更是行萬里路。東坡為人耿直,然而仕途坎坷,為官時一貶再貶。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時,和僅一江之隔的高僧佛印,交情甚篤,經常高談闊論。
  • 諸葛亮八、九歲時,還不會說話,家裏又窮,因此,父親就讓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山頂有個道觀,裏邊住個白髮道人。老道人見了諸葛亮便逗他玩,見諸葛亮聰明可愛,便給他治病,很快就把諸葛亮的啞病治好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