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總統文化獎得主吳守禮辭世 月底舉行告別式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二十四日電)第一屆總統文化獎得主吳守禮十月十四日辭世,享年九十七歲。吳守禮的告別式預定十月三十一日上午十一時在: 台北市第二殯儀館懷恩廳舉行。

一九零九年出生台南的吳守禮在一九三三年自日治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畢業,一九三八年負笈東瀛,任職日本京都東方文化研究所,一九四三年回台,任職台北帝大南方文化研究所,一九四五年起任教台灣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教授,一九七三年退休。

吳守禮退休之後,為收集閩語有關資料訪遊美國多年,一九八九年再度渡美,至一九九三年返台,其間繼續台灣閩南語的研究工作至今,從未間斷。

吳守禮的研究專長包括書目、辭典、詞彙、音韻、方志、文學、校勘、注釋、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民族關係等,在台灣語言和文學研究上,有許多開創之功。

曾於二零零一年榮獲「總統文化獎-百合獎」殊榮的吳守禮,研究台語文五十年來不曾間斷,這期間有相當漫長的時間,台灣語文受到當道有意的忽視或壓抑,他卻甘之如飴從不失望,也不激情抗議,仍默默地走他自認為該走的路。

吳守禮專業研究的成就,可以分成三方面:一是明清閩南戲曲劇本的校堪,包括「荔枝記」「荔鏡記」「回窗琴書記」「金花女」「宣講戲文」等,評者認定他開啟閩南古典文學研究的先河,深獲國際同行肯定。

其次是閩南詞源研究,主要論文收入「閩台方言研究集」二巨冊。吳守禮以上述明清閩南劇本為藍本,探討一些較具爭議性或習焉不察的語詞,追究其歷史淵源並直指疑義。

台語文向來有「無一字無來歷」「有音無字」兩種極端的論辯,吳守禮提出一種合理論證和客觀探求的路徑,且獲相當成績。

第三,吳守禮是最先完成台灣語言誌的人,整理書刊的「福客方言綜誌」雖已成書數十年,依然是這方面最具體系性的著作,而國台語對照活用辭典,更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行政院文建會除大力推廣吳守禮的閩南語研究著作,也委託新竹師範學院辦理「吳守禮教授口述歷史計畫」,忠實記錄吳守禮一生的生命史及蘊含的台灣現代學術文化史。

吳守禮潛心研究閩南語一甲子,在台語辭典、台閩戲劇語言、台閩詞彙、台語研究文獻等方面的研究,不僅貢獻卓著,並獲海內外專業人士的高度推崇,享有「台灣語言文獻編纂第一人」、「台灣古典語言文獻研究開創者」等令名美譽。「做學問的人,本來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帶出吳守禮畢生致力於閩南語研究的心路歷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