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胡勝正:台灣所得差距 今年可降至6倍以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三日電)台灣所得分配是否趨向惡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胡勝正表示,最高與最低所得分配者差距,從4年前的6.51倍逐漸下降,今年預估會低於6倍,這是好轉而非惡化。

近期包括企業界領袖及學者均發表對台灣經濟表現的憂慮,例如商業總會理事長王令麟指出,亞洲四小龍中,香港國民所得2萬7千美元、新加坡2萬4千美元,韓國上看1萬7千美元,台灣還停留在1萬4千美元。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究員吳中書表示,台灣最近幾年所得分配確有惡化現象,特別是經濟成長不佳,有錢人靠著資本還可賺錢,窮人卻失掉工作,窮上加窮。

胡勝正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這些問題都是「取樣」結果。,首先他舉例,這幾天百貨公司週年慶,店內擠滿花錢的消費者,就算是因為大打折這些人才前往,但沒錢仍然不會去,這證明台灣人對高檔產品是有購買力。

雖然台灣國民所得在亞洲四小龍排名不佳,但胡勝正表示,通常在跨國比較時,為真實反映各國經濟生活情況,是使用去除匯率因素後的PPP( purchasingpower parity)「購買力平價」為評比基準。

但要完整取得全球各國相關經濟統計數據不易,PPP數據公佈時程通常有時間上的落後,據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數據,2003年台灣購買力平價為2萬4558美元,南韓1萬7900美元,台灣還遙遙領先超越南韓,這代表台灣人民生活水準高。

胡勝正補充,談到所得分配差距問題,據政府統計,所得最高的前20%與最低的20%間差距,在4年前達到6.51倍高峰後,因實施擴大就業等方案,縮小失業率,所得差距倍數持續縮減,去年是6.03倍,預估今年底公佈最新數字時會低於6倍。

胡勝正說,選樣者若拿香港、新加坡經濟與台灣相較,其實會有些偏差,因為前者是「城市經濟」,台灣經濟規模母體較大,因此,台灣經濟成長率特色是上升時成長率數目不大、但下降時也不會掉太快。因此香港、新加坡前幾年經濟走下坡時,衰退程度大於台灣,而近年從谷底回升,經濟成長率好像又比台灣好。

他認為,拿一個城市與一個國家相較,有時會有扭曲現象,若拿台北市的經濟成長表現,則未必會落後給香港及新加坡,這些要看統計者如何取數據。

至於有關香港因中國實施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服務業帶動經濟成長,胡勝正承認,這部份對香港經濟確實有幫助,但目前並沒有確切數目,政府陸續在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等議題上與中國展開協商,時機成熟自然會有更進一步的措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