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童

游乾桂
【字號】    
   標籤: tags: ,

  那是一個風狂雨驟的傍晚,我淋了一身雨回到家。剛開門,正巧看到我們家的
小寶貝,拿起我剛從大陸買回來的「秦俑」複製品,作勢欲摔。

  我箭步向前,準備「救危解難」,哎!說時遲摔時快,就這樣轟隆一聲,可憐
的秦俑馬上碎成一片片無法癒合的土塊。

  頓時,我的情緒變得很壞:「你沒有手啊!一個好好的東西硬是被你摔壞,你
有錢嗎?你賠得起嗎?」當時只見我們家小寶寶,一咕嚕將頭垂下,我才驀然驚覺,
我傷害了他。以後如果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觀念交流道
  父母確實常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小寶貝。我承認「眼見心愛」的東西被孩子
摔壞,一定會怒火中燒;痛罵出心中的不順,則會產生暢快的感覺。然而這種痛快
的感覺,永遠彌補不了孩子「自信心」的扼殺。

  所有的孩子都是「玩」童!玩是他們的天性,不是故意的惡行,善用幽默吧!

  譬如事情發生時,何妨對孩子這麼說:「哇!秦俑跌倒了,怎麼辦?」
  「將他扶起來啊!」也許小孩子會這麼天真的回答。
  「扶起來?都已粉身碎骨了!我想它一定痛痛,要不要問問他啊!」
  「他不會回答啊!」小孩可能會散散的回答。

  「當然不會回答啊!因為它已經被你摔壞了。」
  「那怎麼辦?」
  「只好想想辦法,將它裝回原樣。」

  然後,讓孩子嘗試將碎了的秦俑拼回原樣。可想而知的,碎了的東西是不可能
破鏡重圓的。這時候,你便可提醒他,很多東西一旦破了之後,就很難恢復原狀,
包括他心愛的玩具、機器人、泥偶,都是如此。以後使用它們時,應該格外小心。

  這就是「幽默」,一種責備在口心清爽的感覺。其實,每個家庭,都難免會碰
到孩子調皮搗蛋的事,如果你樣樣都想認真以對,相信不只「刺子」,也會「傷
己」,何妨幽默以對,讓一場有可能演變成暴力的事情輕易化解,並讓孩子從中了
解一些道理,那不是更好、更妙嗎?否則家中哪會祥和?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關係攻擊,是通過解除友誼、排擠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進行的威脅。父母們常常驚訝地發現,關係攻擊可能會出現在三歲孩子的身上。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被朋友推開的經歷可能完全令人費解,並在日託或幼兒園引發焦慮。
  • 這個故事是為了幫助一群8歲孩子,希望他們能再度相信這個世界的奇蹟和美麗—在聽到這個故事之前,他們很難擺脫在網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圖像。圖像加上難以擺脫的深刻感受,讓孩子們嚇得睡不著—他們尖叫、流淚,也恐懼獨處。
  • 這是忍受多年悲傷和失去後,得以成長的故事。故事歷程和隱喻,對許多艱難情況和不同的年齡層來說,都有所幫助。
  • 《築巢的鳥兒》 適合年齡:兒童。 應對狀況:被迫離開家園。
  • 這是適合大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故事,目的是為了在2011年日本沿岸遭受海嘯襲擊後,為人們帶來希望並協助加強復原能力。這篇故事也收錄在東京書籍株式會社出版的《兒童心靈成長故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