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華一書局
font print 人氣: 1019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2月8日訊】

◎ 死守舊規不知變通
◎ 相關成語:拘泥不化、故步自封
春秋戰國時代,宋國住著一個勤快的農夫,每天辛苦的耕田,從來沒有間斷,
將稻田整理得青綠無比,一顆顆的稻穀又肥又大。
有一天他正在田間除草。說時遲,那時快,突然從草叢裏跳出一隻兔子,慌慌張張的從他身邊掠奔過去,一不小心撞在田邊的樹幹上,當場折斷頸骨,鮮血淋漓鳴嚎了兩聲,便倒在地上動彈不得了。
農夫抓起兔子,高興的說:「今天運氣真不錯,不費半點力氣便撿到一隻兔子。兔肉可以吃,兔皮可以賣錢,一天抓到一隻兔子,一個月就有三十隻,那我不是發財了嗎?何必整天辛苦的在烈陽下工作!」
從此,他便丟了幹活的鋤頭,每天守在樹下,等待另一隻兔子的出現。最後田地都長滿了荒草,農夫等的兔子仍然沒有出現。全國的人都把這個「守株待兔」的本農夫當作笑柄,譏笑他死守舊規,不知變通。「株」是樹的意思。
後來的人,也將「守株待兔」這個故事拿來比喻一些想要不勞而獲的人。@

摘錄自華一書局《兒童啟蒙文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戰國時候,秦國派兵侵略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便派弟弟平原君到楚國求救。
    平原君喜歡結交天下賢士,門下的賓客有數千多人,這次奉命出使楚國,任務重大,便想在門客中挑選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做為隨從。
  • 我國古代的詩歌「君子行」中有兩句話:「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這意
    思是說,在瓜田裏最好不要脫穿鞋子,恐怕人家會誤會你在偷瓜;而在李樹下面最好是不要整理帽子,怕人家懷疑你在偷摘李子。
  •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盧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挂小銀鉤。
  • 距今兩千多年前,各地英雄好漢因不滿秦朝的暴政,紛紛起兵反抗。其中勢
    力最大的便是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兩人為了爭取天下,苦戰了四年,沒有分出勝負。
  • 宋朝時候有個才子,名叫孫山,說話幽默,表情豐富,加上長相詼諧,當地
    的人便給他取了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 有一年,在廣東的考場裏,出現了一個衣衫襤褸,臉色慘白的落魄考生。他面無表情的端坐椅上,目不斜視、掁筆疾書。
  • 市場裏,熱鬧非凡,到處都是吆喝聲和討價還價聲。這時,有一個大嗓門的
    人喊了起來:「各位,你們看到沒有?我手中的這支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不管什麼東西都能刺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