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良 : 中国的“精英”

徐水良文选

徐水良

标签:

【大纪元2月4日讯】精英,顾名思义是指”优异、出色的人”。在正常社会中,上层知识份子应该是社会的精英。而在知识份子占人口比例很小的中国,一般的知识份子就应该属于社会的精英了。可是, 中国的上层知识份子,普遍缺乏独立人格,实在不配作为真正精英。

由于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中国知识份子的主要出路在于”学而优则仕”:读书为了当官,为了被统治者所用,知识份子当然只好完全依附于专制统治者。因此,中国连一般的知识份子也缺乏独立人格。中共建国之后,采用一种普遍的逆淘汰的社会机制:奴才和庸才淘汰人才;大老粗淘汰知识份子;软骨头淘汰有骨气者;伪劣产品淘汰优质产品;落后企业淘汰先进企业;贿赂经济淘汰法制经济;假、大、空淘汰真、善、诚。

这种逆淘汰与社会的正常要求产生剧烈的矛盾,使社会呈现相当大的混乱。精英并非全部精英,除了真正的优秀人才之外,还包含大量的庸才和奴才;而垃圾也并非全然垃圾,除了应该被社会淘汰的垃圾外,也包含了部分精英。譬如说,很多真正的精英被归入右派、反革命、异议份子等等被政府视同渣滓和敌人的群体之中,其中包括像许良英这类最有骨气、最优秀的知识份子。

这种情形又反过来进一步把上层知识份子残存的脊骨压碎。几十年来,上层知识份子中的许多人一再为中共专制统治唱赞歌、制造舆论。中共对知识界稍有放松,他们就兴高彩烈、大声喝彩,似乎中国已是一片光明。到现在,许多上层”精英”(其中不少加入”民主”(!!!)党派。”民主”后面加三个惊叹号,乃是对其”绝妙”之处的惊叹),比共产党高官更共产党化。

共产党的大官,白天在台上作报告,大谈”党的领导”,晚上回家却是大骂共产党腐败。而上层知识”精英”却是真诚地相信并称赞共产党,说什么改革开放一片光明,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及到下岗工人等问题爆发出来,他们才大吃一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他们不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其实,中国经济自1993年以后,即走向困境,并且决不像国际社会在1996年以后才发现的那样,仅仅是国营企业的问题。

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大量破产、停产、半停业,其比例之高,外界很难想像。如果你到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看一看,1993年以前存在的,以及其后新建的企业,大多处于停业、半停业、或消失状态,而国营企业,只是因为不好破产,并且歇业后还得照发工资,还有下岗工人的问题,才引起社会的关注。而这些年来,工人和农民的收入,没有提高,甚至稍有下降。这些上层知识”精英”太相信中共官方的表面文章而脱离社会。

因此,那些自称”精英”的人,究竟是不是中国的精英,是大有可疑的。目前,上层知识”精英”的多数,仍旧依附于中共,少数,归入反对的异议者行列。而这少数中,仍有一部分念念不忘”合作”,期待重新加入中共体制之内。这真是中国的悲哀。

过去的历次民主运动,知识份子往往起了先锋作用。”4.5″运动和79民运,虽然表现出”草根”倾向,但其中活跃的人物,仍是工人和市民中的知识份子或有知识份子倾向的人。而89民运中的”精英”倾向,既是其长处,又是其短处。是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形成的。而目前大陆的实际情况,对中共的不满程度,农民最甚,工人其次,知识份子排在最后。可以预见,今后的突发事变中,将会出现较强的”草根”倾向。

毫无疑问,未来中国社会必将重视真正的精英,培养出大批真正的精英。但是,我们重视精英,只是要发挥精英人物的较大作用,而不是要建立精英政治,因为,精英政治必然是专制政治。我们主张民主政治,而民主制度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建立在”人人生而平等”这个原则、这个直接的基础之上。这个原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权原则。

违反这个原则,等于违反人权和民主原则。任何人,如果不把普通老百姓、不把工人农民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那就不配搞民运,不配当一个真正的精英。

1998.7.3日(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徐水良 : 再论盛大庆典式的革命道路
徐水良 : 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
徐水良 : 人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及马列主义的对立
徐水良 : 通信摘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