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公共衛生古物展 見證民眾健康的守護神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十六日電)「台灣早期的公共衛生是我們用腳走出來的」,今年八十一歲的退休公衛護士林彩鳳道出心聲。台北縣三峽鎮衛生所公共衛生古物展示今天揭幕,邀請林彩鳳以及服務衛生所四十七年的陳春梅分享經驗。展示的古物見證台灣走過的公共衛生歷史,也守護過台灣民眾的健康。

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當年使用的醫療儀器推陳出新。其實,在疾病預防以及公共衛生保健的歷程,古老醫療儀器佔有不可或缺的角色。

現在,多數人對於預防注射的印象都是打針。其實,在五零年代接種小兒麻痺沙賓疫苗,是由衛生所的護士一湯匙一湯匙餵食小朋友。

這樣的場景,對於「七年級、八年級生」是很難想像的。不過,在三峽衛生所內,您不但可以看見一大把當年餵食疫苗的不銹鋼湯匙,還可以見證公衛護士在鄉下接種的黑白老照片。

陽明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班學生張淑卿說,在婦科診所與醫院不普遍的年代,多數嬰兒都是由助產士接生。以前公衛護士養成訓練中,必須有一年的助產訓練,所以,公衛護士扮演重要的接生角色。

展示中的接生箱、磅秤嬰兒的包布、隨身型彈簧磅秤,嬰兒護理用具,雖讓現代人看了嘖嘖稱奇,卻讓資深醫護人員懷舊不已。尤其胎心音聽筒,當時是助產士判斷胎兒心跳是否有異的利器。只是,現在婦產科早就不用這類儀器,醫界學生也只能在書本上才看得到。

有使命感的三峽衛生所主任蘇志超回到故鄉服務,且有心保存這些公共衛生古物,讓醫療器材功成身退之後,賦予見證歷史的新生命。他說,這是有意義的工作,感謝衛生局長許銘能讓他有發揮的空間。

無論是厚重的牛皮訪視皮箱,或老舊不銹鋼氧氣瓶、五零年代霍亂預防注射的氣槍,還是高溫高壓消毒鍋,都是衛生所同仁點點滴滴保存將近半世紀的古物。有些仍可使用,有些經過司機王英傑的巧手修復,讓古物重現風華。

今天的揭幕典禮邀請曾經在三峽衛生所服務的第三屆主任王萬居、公衛護士陳春梅、林彩鳳回娘家分享當年的經驗,場面相當溫馨。大家也感謝衛生所護理長蔡瑩穎、同仁鄧秀雲、李美玉、陳麗守等人,為維護古物所做的努力。

被王萬居稱為「衛生所之花」的王彩鳳,看著與陳春梅在衛生所前留影的老照片表示,當年物質條件不佳,尤其交通不便,要到鄉下或山區預防注射,都要步行前往。「當時,一天要準備三個飯糰,上午一早出門到晚上陪著星辰進家門。」

從圳頭走入插角山區要一小時,隨後進入有木山區、五寮山區,一站又一站,也練就了好腳力。王彩鳳今年雖然已經八十一歲仍健步如飛,身體硬朗。「民眾的健康是當年的公衛護士靠腳翻山越嶺、深入農村走出來的」王彩鳳說。

比王彩鳳年輕十歲的陳春梅,從民國四十二年進入衛生所服務,一待就是四十七個年頭。提起當年以 DDT藥劑防治瘧疾、預防砂眼、霍亂疫苗注射、燒煮柴火消毒器械,深入偏遠鄉村服務的種種,她如數家珍。

「打卡介苗也要有一些技術,當時,小朋友都比較喜歡給我這一位胖阿姨注射,才比較不痛。」想起當年勇,陳春梅仍津津樂道。從湯匙餵食、氣槍注射,到一人一針拋棄針頭,如今,小兒麻痺在台灣幾乎已經絕跡。

台灣省婦幼衛生協會副秘書長劉丹桂表示,走過半世紀,醫護人員在各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與辛苦,這項展示見證台灣公共衛生的歷史、演進與貢獻,不變的是擔任民眾健康的守護神。

蘇志超表示,大部分的古物都是三峽衛生所長久保存的。部分是他向擔任助產士五十年的姑婆許等女士要來的壓箱寶貝。今後,還希望朝口述歷史、動態展示、影音保存方向努力。94031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