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司法院刑事業務頻出擊 劉令祺扮演幕後推手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台北二十七日電)司法院最近頻頻主動出擊,除研議設立具體量刑標準表,提升司法公信力,並再成立「法院審理重大金融犯罪案件諮詢小組」,回應人民對司法期待,其中最主要的幕後推手就是司法院刑事廳長劉令祺,他希望藉此能積極落實健全的審判環境,達成「正義」是可以被期待的理想。

劉令祺畢業於中興法商學院,在歷練多年的地方法院法官與庭長、第二審法官與庭長後,奉派澎湖地方法院、花蓮地方法院、雲林地方法院、桃園地方法院擔任院長職務,後來再擔任金門高分院院長,直到去年四月間才調任司法院刑事廳長職務。

劉令祺進入司法體系服務前,曾在民間企業任職,在這家日式企業中,他充分體會到日本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的經營態度與效率,而這些精神與效率也影響他日後進入司法體系後的工作態度。

尤其在歷練各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院長等職務之後,他進入司法院掌管刑事業務,能從更總體面向落實並完成司法改革任務;劉令祺表示,司法改革除了形式,最重要的就是實質內容改革,也就是說,訴訟制度方的變革固然重要,但應更貼近一般人民的心,才能建立溫暖而有人性的司法。

就刑事制度而言,最大變革莫過於施行改良式的當事人進行主義,他認為,可透過檢察官與辯護律師在法庭中交互詰問制度,得以發現真實並作正確裁判,如此將會建構第一審成為堅實事實審、第二審改為事後審、第三審改採嚴格法律審,形成金字塔型訴訟制度,有效合理分配司法資源,保障人民權益。

對於行政院最近積極推動「全民拼治安」政策,劉令祺說,刑事廳早已研擬規劃具體量刑標準表,使法官審判案件時能有一個客觀標準,由於法官生活經驗、家庭與教育背景及閱歷上個別差異性,量刑標準在法官量刑天秤上權衡比重不同,卻也成為當事人關切重點。

劉令祺並不否認此一工作非常龐雜,必須就各類犯罪態樣進行分析,但他認為既然要推動司法改革,就應徹底落實,如有此量刑參考表,將不致再產生有干涉審判等無謂爭議。

在推動成立「法院審理重大金融犯罪諮詢小組」也是基於同樣理念;劉令祺認為金融犯罪模式愈趨複雜,但僅具法律專業的法官如何能突破限制儘速審理此類重大金融犯罪,借助金融領域專家協助比對帳冊資料,提供專業意見,才能有效結合專業資源,及時彰顯社會正義。

歷練多年審判工作的劉令祺始終認為,法官必須要具有「智慧」,而非只做一個有「知識」的法官,由於「知識」只是一般社會的認知,並不必然和「智慧」畫上等號,亦即一個有「知識」的法官對案件審理,必須深入研究判斷,才能近於「智慧」。

劉令祺強調,法官必須時時充實自己,提升對事務觀察的深度與廣度,才能冷靜判斷訴訟過程中所涉及的生命、財產等權益,並掌握住法律的真實內涵及神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