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登輝:調整中國政策 停止盲目積極開放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二十七日電)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今天表示,政府應以全新思維,全盤調整中國政策,停止盲目推動「積極開放」政策,重新體認「戒急用忍」在當前時空下的新意義。他也說,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發表退休感言事件,就是積極開放的結果,就如他常說的「抓鬼卻反被鬼抓」。

  群策會舉行「從反分裂法的邪惡,談兩岸交流新思維」論壇,李登輝致詞時做以上表示。

  李登輝說,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一方面對台灣構成挑戰,一方面也為台灣提供契機。挑戰之處是,一旦中國內部情勢不穩,可能鼓譟民族主義情緒,以對外滋事尤其是對台動武來轉移內部矛盾。

  他表示,中國討論反分裂法期間,美日同盟調整戰略,台海由「周邊事態」清晰化為「共同戰略目標」,這說明台灣與美日實質戰略伙伴關係,較先前大步跨躍。如何善用這種國際有利情勢,追求台灣國家正常化,是突破反分裂法箝制的著力點之一。

  李登輝認為,近年來,在部分人士壓力下,政府採取全方位開放政策,認為可以此和緩台海情勢,但中國把兩岸經貿視為統戰手段,在「交流促統」的目標下,台灣的開放政策淪為中國可乘之機,「以商圍政」、「以民逼官」劇碼不斷上演。

  他說,行政院執行經發會「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決議,使中國對台統戰如虎添翼,就像聯電和艦案所暴露的,這個政策徒有開放之實、缺乏管理之效,造成台灣經濟籌碼逐漸流向中國的嚴重後遺症。反分裂法升高台海緊張,亞太局勢新演變使台灣必須調整既有的政策作為。

李登輝希望政府停止盲目推動「積極開放」政策,重新體認「戒急用忍」在當前時空下的新意義。他說,台灣不容再有一廂情願的幻想、再陷入「開放優先」的迷思,更不能掉進以擴大開放來解決開放併發症的惡性循環。

  他說,朝野輕信「中國化就是全球化」,以致「積極開放」取代「戒急用忍」後,台灣的經濟安全漏洞百出,某些企業如飛蛾撲火般「錢」進中國,釀成目前台灣經濟、社會以及政治的諸多病症。

  李登輝認為,二○○一年政府開辦金馬小三通、取消中國投資個案金額五千萬美元的上限、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等等,都是在少數人利益或方便的考量下,以「市場原則」為藉口,予以放寬,但風險控管配套措施卻遠遠不及。中國制定反分裂法,對台野心畢露無遺,是台灣重新檢討「積極開放」的時刻。

  他呼籲政府正視台灣主流民意,體認中國併吞台灣企圖從未改變的事實,以防禦性、全面性的新思維,全盤調整中國政策,保障台灣安全與人民福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