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家警告 兩岸半導體技術 大幅拉近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梁世煌╱台北報導〕台金管會要求聯電在本週三前就轉投資和艦疑雲補齊相關資料,全案真相屆時能否釐清有待觀察。不少專家及科技業者憂心,政府如果輕忽和艦聯電案,科技技術將持續被不當移轉並且資助中國發展經濟,造成台灣無法彌補的傷害。

前美國半導體公司資深總監王善得日前曾以聯電案為題,在網路上發表一篇評論。他說,光是聯電轉單至和艦一事,對聯電股東所造成的損失,估計就達數百億元以上,而台灣半導體製程技術,也由前幾年領先中國六年,縮短到現在只領先三年,如果台灣政府再不正視高科技的技術外流中國問題,不但台灣半導體業領先地位不再,每年七千億元的半導體產值也勢將大量萎縮。

長期觀察國內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成大衛星資訊研究中心執行長羅正方認為,台灣半導體業者在中國已經越陷越深,兩岸半導體產業在競爭態勢上早已經是主客易位了。

羅正方指出,從2002年至2005年間,中國的半導體製程技術在短短三年間一路推進到零點一八微米的量產能力,其與台灣業界的差距正在快速縮短當中。

羅正方表示,現在中國半導體業雖然還未跨入十二吋晶圓代工的領域,但對岸部分業者在八吋晶圓上已有零點一三微米的量產能力,因此他認為王善得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儘管目前中國半導體業者的良率還不如台灣甚多,但羅正方認為,由台灣工程師不斷出現在中國半導體廠的情況來看,不久之後,中國藉著「台灣經驗」在良率上再度趕上台灣絕不令人意外。

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則感嘆,晶圓代工業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頭,現在兩家晶圓代工廠都已在對岸設廠,「頭過身就過」,其他下游業者想不跟進都很難,政府當初沒有決心阻止業者西進,造成現在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鏈幾乎都要在中國複製重現,政府現在再想要設限也已意義不大了。

王善得在網路評論一文也提到,零點一三微米是台灣半導體業未來數年的重要獲利來源,如果和艦在聯電的非法相助之下,短期內可使其零點一三微米的製程量產,一旦台灣無法讓更先進的九十奈米製程及時進入有效量產,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將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王善得透露,美、日、新加坡為了維持競爭力,對於零點一八微米製程的輸出都保護得相當嚴格,例如中國的中芯先前曾與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合作開發零點一八微米製程,新加坡以緊守智財權,雙方合作並不愉快,最後反而是台灣的不肖工程師竊取台積電相關的製程專利賣給中芯,讓中芯得以坐大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王善得最後更強調,台灣半導體製程領先中國的時程,目前已由六年縮短至三年,如果再不對這些智慧財產加以保護,任由沒良心的工程師或廠商轉售中國圖利,那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優勢必將逐漸消失,連帶也將危及國家安全及經濟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