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延緩全球溫室效應惡化 學者:速謀補救之道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四日電)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今天在一場演說中指出,根據預測模式呈現,21世紀全球均溫將上升攝氏2到6度,海平面上升20到70公分,颱風強度會增加,全球各地的旱澇情形更嚴重,將嚴重衝擊生態,但人類為環境生態所盡的努力,可以延緩相關效應的惡化。

中研院今天下午舉行蔡元培講座,劉紹臣主講「從空氣污染、熱島效應,談溫室效應」。

劉紹臣表示,近一世紀來,全球氣候變化相當顯著,溫室效應使全球平均溫度比上一世紀增加攝氏0.6度,台灣的溫度在近100年來也增加1.1度,比全球平均增溫約高出一倍,原因之一是台灣西部的「都市熱島效應」。

環境變遷中心分析發現,台灣年平均日照時數約2千小時,1970年後減少了300小時,約等於1年減少30天的日照,日照時數減少原因可能是人為排放的懸浮微粒所產生對雲的影響。

他解釋,懸浮微粒可作為雲凝結核,凝結核數量增加後雲滴數量濃度也會跟著增加,雲滴粒徑變小,因而需要較長的時間相互碰撞、合併才能產生降水,結果會使雲的生命增長,雲量增加而導致日照減少,降雨時間延後,甚至雲滴蒸發而不降雨。

劉紹臣說,懸浮微粒漂浮在高空中會擾射陽光,將陽光反射回去,當粒子在雲內,水份會在懸浮微粒上結成水珠,由於微粒太多,水珠的尺寸都不大,但數量多,眾多小粒子對陽光的反射反而較多,而且比大型粒子和水珠停留更久,反而會降低溫室效應,只是目前人類對粒子反射陽光的能力到底有多大還有待研究。

另外,雲量增加和熱島效應也導致夜晚溫度的升高比白天顯著,降低晝夜溫差減小,台灣晝夜溫差在過去100年減少約1.2度,晚上氣溫增高會使相對溼度降低,因此起霧的日子減少了,台北約5年沒見到霧,台南和台中也沒有了,阿里山原本1年200天有霧也減少到150天不到,會影響動植物的生長。

而台灣西部都市的熱島效應會增強熱對流,造成大量降雨在都市而非水庫集水區,會使得乾旱問題和區域水量過大問題更嚴重。

劉紹臣說,人類正在設法對環境和生態謀求補救之道,但不論多努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種再多的樹,終究難逃氣候的改變。氣候模式預測21世紀全球均溫將上升攝氏2到6度,海平面上升20到70公分,暴雨和颱風強度會增加,全球各地的旱澇情形更嚴重。

值得憂心的是對全球生存環境的衝擊,跨國界的水資源、海洋生物資源及其他相關資源的分配與競爭將更嚴竣,可能會影響世界和平。

他認為,台灣唯一能做的就是嚴格控制污染、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根據地球生態系統科學規劃國土利用和能源發展策略,最重要的是增加大氣化學、物理、氣候的研究,才能減緩相關效應的惡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