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基會:發芽米應染色 切斷流入市面可能性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十六日電)政府收購去年因颱風造成稻作損害的四萬六千多公噸發芽米,其中二千六百多公噸有異味,不適食用,已陸續公告標售供作有機肥料使用;其餘仍將做進一步黃麴毒素檢測。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建議,應將發芽米染色,切斷流入市面可能性,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

消基會表示,黃麴毒素為多種密切相關的黴菌產生的二次性有毒代謝物,最喜愛孳生在花生、米、高粱、玉米、豆類、麥類、胡椒等高碳水化合物的農作物上,尤其當環境溫度在攝氏二十五度三十度之間時,是黃麴黴菌大量孳生的時機,值得注意的是,黃麴毒素頗耐高溫,含黃麴毒素的食物,經高溫煮熟,仍無法去除。

而根據嚴格的實驗證實,黃麴毒素的毒害與動物的「原發性肝癌」直接相關。尤其是黃麴毒素是已證實的致癌因子中,具最強致癌性者,只要極少量的黃麴毒素就有誘發肝癌的機率。    

消基會認為,災害穀已儲存半年,芽已斷掉或收縮,從外觀看不出發芽穀,一旦脫去粗糠後的糙米,仍可看得見細長的芽或縮在胚芽處的芽,但經碾成白米等加工過程,災害米與一般米在外觀上已沒有太大差別。

消基會擔心,不肖商人把肥料用米摻雜在豬血糕、鹹米粿或其他加工米製品中,消費者不易察覺,但會危及身體健康,若製酒的話,使用含有黃麴毒素的穀類釀製,毒素一樣會在酒中出現,對人體依然是威脅;而餵雞、餵鳥,那麼,黃麴毒素將可能進入禽鳥內臟,如肝臟等處,再進入人類的食物鏈,最後仍將進入人體,危及消費者健康。

消基會建議,應立即將全部的災害米穀先以顏料染色,切斷流入市面的可能性,再全數銷毀,以維消費者健康。日後政府收購災害稻穀,切不可基於「省錢」、「省事」,低價委託農民蒐藏、標購,應盡責的阻止一切可能傷及消費者健康的行政措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