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筆電世界第1 面板卻須進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梁世煌、高嘉和、王億紅、陳梅英/台北報導〕強勢的產業實力與積極的市場企圖,是南韓產品在台灣攻城撂地的兩大主要關鍵,尤其在記憶體與汽車兩項產品,表現更為明顯。

記憶體 台灣只想賺價差

熟悉國際記憶體市場的業者指出,韓國與台灣目前在全球記憶體市場中已經逐漸各自分工為顆粒輸出國及顆粒集散地兩種不同的角色,在此情況下,台灣自然要不斷自韓國輸入記憶體IC顆粒,出現逆超並不足為奇。

南亞科副總白培霖表示,韓系DRAM在國際記憶體市場是熱門商品,不少通路商乾脆自韓國進口知名品牌的DRAM顆粒,再外銷至第三國賺取價差。再以Flash為例,目前韓國的HAND Flash製程技術及產能也是居全球領先地位,光是三星的全球市佔率就高達六至七成,國內主要記憶體模組廠創見就表示,他們的Flash模組九成以上都採用三星的顆粒,「除了國內產量稀少外,最主要的還是沒有人做得比三星好」。

韓車嗆聲豐田 台灣呢?

現代汽車總經銷南陽實業副總經理林遼東就說,在四、五年前,韓系車根本無法與日系車廠相提並論,但現在不同了,現代汽車已躍居全球第六大車廠,銷售量直逼本田,現代汽車甚至喊出2008年要超越車市巨人豐田的口號,企圖心十分強烈。

他說,其實相較日系車對台灣市場較高姿態,韓國現代汽車十分重視海外市場,以三陽與現代汽車合作為例,包括Matrix、Getz及Tucson,台灣都是韓國以外第一個國產化國家,Tucson更幾乎是與韓國同步發表上市,這顯示韓系車對台灣市場的野心。

代理起亞的運通汽車總經理佟德望也說,相較其它廠牌對海外市場的驕傲姿態,韓系車對台灣市場的態度可說是謙卑與迎合,絕對是配合不同市場需求開發當地適合的車款。

全球有八十五%的筆記型電腦由台灣製造,但國內自產不足的面板必須向南韓採購,在台灣採購、中國生產的模式下,對韓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

台灣光電協進會專案經理王信陽指出,台灣在面板的上游材料上自給率尚低,多半仍仰賴對日本、韓國採購,也是造成對韓逆差原因之一,而台灣為全球最大電子委託代工聚集地,系統廠商多喜歡一次購足,台灣面板整體的產量雖贏過韓國,但卻分散在六家面板廠組成,而韓國只集中在兩家大廠,以採購者的角度來看,也難怪會優先向韓國的廠商採購面板。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