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捕撈烏魚漁業式微 高雄漁民仍以烏金為貴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3日報導】台灣漁民的故事系列四(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二十三日電)捕撈烏魚漁業面臨中國大陸漁民竭澤而漁的作業漁法,將近三百多年風光漁撈作業史的台灣烏魚漁業,已逐步衰微成為夕陽產業,但高雄漁民仍然以享有「烏金」美譽的烏魚為貴。

高雄旗津地方特產烏魚腱(左),碳烤後風味獨特,嚼勁十足,是最佳下酒菜。//中央社

台灣烏魚漁業遠近馳名,尤其地方特產「烏魚子」更是鮮香美味,「烏魚腱」則是嚼勁十足,風味獨特,再配以大蒜、米酒等香烤,令人齒頰留香,「烏魚米粉」也是台灣地方小吃特產,風味一絕,更讓日本觀光客聞香而來。

今年度的烏魚漁汛期已接近尾聲,漁獲量仍如預期般一樣低檔,也約只有十八萬尾,追查原因仍然是中國大陸漁民竭澤而漁,導致漁獲量減縮,令水產試驗研究人員憂心忡忡。

水產試驗研究人員指出,中國大陸漁民多年來繼毒魚、炸魚等不法行徑後,再以快速攔截拖網漁法作業,在烏魚群洄游南下台灣海峽海域前即趕盡殺絕,已嚴重傷害烏魚生態與資源,更重傷台灣的烏魚漁業。

中國大陸漁民原本較少食用烏魚與捕撈烏魚,但因有利可圖,當地烏魚漁業快速蓬勃發展,捕撈烏魚的漁船規模持續擴張,已約有快速拖網漁船一百多艘,而台灣捕撈烏魚的巾著網漁船相對萎縮到約只剩下十多組,每年只能在中國大陸漁船先行作業後,撈捕洄游南下的「漏網之魚」,不僅烏魚漁獲量年年減少,恐怕也將成為絕響。台灣烏魚漁業鼎盛時期曾有年漁獲三百多萬尾的佳績。

高雄漁民林志誠說,台灣烏魚漁獲量年年減少,每年都約只有二、三十萬尾,但中國大陸漁民年平均烏魚漁獲量卻年年攀升,目前已有一百多萬尾的實績,勢必取代台灣「烏魚王國」的美名。

不過,面對中國大陸漁民在上游先攔截捕撈烏魚的競爭,也擁有作業漁船的高雄旗津漁民黃素貞卻不氣餒,仍以自有漁船所捕撈的烏魚,加工製成烏魚子、烏魚腱等高檔漁產品,在旗津地區享有盛名,開創出一片天。

黃素貞表示,中國大陸漁民先攔截捕捉烏魚,對烏魚生態與資源發展影響相當大,烏魚魚體和烏魚子也較瘦小,但也莫可奈何,只能以自產自銷較有經濟價值的烏魚子、烏魚腱,提供國人更貨真價實的漁產品。

烏魚子厚度愈大,加上色澤鮮黃有透明感,則口感愈厚實、甘美又香Q,而烏魚腱愈大也一樣才有嚼勁,但目前已不可多得,因此黃素貞一旦取得較大的烏魚子、烏魚腱都視為極品,希望賣得好價錢,也希望能延續台灣的烏魚漁業。

台灣海峽南端海域是全球得天獨厚的烏魚群產卵漁場,每年約於十一月冬季寒風吹起時,烏魚群即自棲息的中國大陸沿海洄游南下,約到達台灣南端鵝鑾鼻海域後產卵,然後折返成為「回頭烏」,因此台灣作業漁民有幸捕獲烏魚及母烏魚成熟抱卵製成的烏魚子等漁產品,漁民視為是上蒼賜予的年終獎金「烏金」,也是漁民一年一度的漁撈作業盛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