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遠哲:政府應長期投資基礎科學研究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明珠台北二十五日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人類面臨禽流感、SARS等問題,都需跨國合作,政府應有投資眼光,讓一成的人才做基礎的科學研究,才能讓其他九成的人獲得解放。

李遠哲表示,十二年前他從美國回台,對當時的總統李登輝說,希望多撥預算,提升生物科技、資訊科技和東南亞研究,可是李登輝告訴他,中研院是學術研究機構,不用擔心社會經濟發展的事。但他心想,這些科技研發,明明與國計民生有密切關連,研究不能偏廢,政府應該重視基礎科學研究,積極培育人才。

他說,當總統的人四年一任換人,看不到那麼長遠,常會想科技研發讓其他國家去做就好了。有關日本政府今年度開始,將投注二十五兆日圓,進行為期五年的科技計畫時,李遠哲說,日本的科技政策回到科技實用化的目標,可是有些改變還是太短視。

他說,前年日本前科技大臣尾身幸次召開一場科技論壇,探討科學的功過,發現大家都對科學有揚善抑惡的毛病,可是許多人對科學還是有疑慮的。

李遠哲說,宇宙歷史好幾百萬年中,兩百年前工業革命後,人口遽增到六十億,但人類似乎未做到無國境的合作。

他說,現在全球化只走上半途,人類的經濟生活中面臨著禽流感、SARS、臭氧層破洞等問題,都不是單獨的科學家或單一國家可以面對、處理的。

李遠哲說,科學發展現在面臨很大的矛盾,應該是無國界發展的科學,卻與以主權國家為單位的經濟競爭呈現對立局面。科學與科技的研發愈來愈密切之後,像IBM這樣重視基礎科學的大公司,就將科技佔為己有。日本也從八零年代起,趕緊投入基礎科學研究。

李遠哲說,很多國家的科技政策都在變,像美國很重視生命科學研究,日本花很大心思在應用科學上,但短視近利,對人類發展並不利。也有人會問,這對就業率的提升有何幫助?大家都想看到眼前的利益,可是像再生能源、核巨變的研發成果,可能要五十年才能看得到。

李遠哲說,很少人知道中研院與國際合作最無間且受到最多協助的,是天文科學和高能物理研究。兩方面二十年起就與世界同步,台灣都沒花費特別多的錢,十幾年前甚至與走在尖端的哈佛大學合作研究,大家都想發現宇宙的未知部分。這大多是官方出經費的,所以沒問題。

反觀,很多生命科學的研究,例如疫苗的研發,要受到外界協助就很難。因為這大多與藥廠等賺錢的機構有關。

李遠哲語重心長地說,全世界在天文、醫療等公共領域上,應該一同累積知識,不應佔為己有。科學不只注重「有用的」,應該是「有益的」目的。如果沒有基礎科學做後盾,不可能有任何創新或發明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