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救市仰仗续集 好莱坞:尖叫难挽颓局

标签:

【大纪元1月25日讯】(据中华网1月25日报导)随着各种奖项的陆续发布或颁发,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夕,人们对2005年电影成绩的回顾暂且可以告一段落。此时,人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好莱坞———这个一直引领全球观众欣赏方向和内容的电影“制造基地”。那么,2006年美国电影市场带给观众和从业者的将是怎样的一份心情?本月23日,《今日美国》报就此撰文,对好莱坞电影市场今年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预测性分析。

在续集潮中,《达•芬奇》以“新人”姿态出现备受期待更多图片(图/中华网)


  分账付款缓解大片压力

  对于好莱坞的影片而言,某种程度上一直就是大制作的代名词。尽管分账付款在好莱坞并不常见,然而,仅去年在美国的电影公司中就有44部影片采用此方式拍摄,而这一数位与前年相比,增加了10部之多。这一数位的增加,可以看出电影公司在拍摄影片时的压力已经显现。美国的一些业内人士就表示,“好莱坞的表现已经让电影追随者的人数下降了,我觉得这不是靠几声尖叫就能改变的。”即便是“地球上最乐观”的电影公司老总们,现在也开始承认,票房与拍摄成本之间的无形战役,仍将是今年最为艰巨的一场战斗。

  刚刚过去的2005年,凭借《星球大战》、《蝙蝠侠》和《哈利•波特》等几部影片,多少让美国电影市场一度萎靡的局面得以暂时打破,那么,今年是否还能有这样的“强心剂”出现呢?因为,《怪物史瑞克》、《蜘蛛侠》、《哈利•波特》等影片的续集要等到2007年才能上映。“如果没有那几部力挽狂澜的大片票房支撑,我认为去年的票房市场根本就没有打赢这场战斗。”20世纪福克斯负责发行公司的老总布鲁斯•辛德勒如此表示。

  大片救市仰仗续集

  当然,没有大片也就无所谓好莱坞。如果仰仗大片救市的话,一向在翻拍、续集和高科技动画方面颇有水准的好莱坞,今年还是准备依靠21部续集、16部翻拍影片以及10部动画影片来考验观众的忍耐力。但目前已有评论人士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担心:这种趋势是否意味着好莱坞有些江郎才尽,而观众看这类影片的耐心还能持续多久?“我相信票房会好起来的,但续集类影片绝对不是它的救世主,因为喜欢看这类影片的潜在观众毕竟有限。”一位电影机构的人士如是说。但是,不管外界怎样评论,好莱坞依旧我行我素,“2006电影大餐之续集篇”目前已经初露端倪。根据美国电影公司高层主管和电影分析人士的一致推选,今年5部可能卖座的影片中,有4部是续集类影片。其中,《不可能的任务3》、《X战警》、《超人归来》和《加勒比海盗》或许就是让观众感到“似曾相识”的影片,观众们只能祈祷这几部影片千万不要属于“狗尾续貂”之作。而唯一以“新人”姿态出现的将是被热炒的《达•芬奇》。但是,谁能保证,如果此片叫好又叫座,好莱坞也不落俗套地再拍续集呢。

  夏季好过秋冬难熬

  美国业内人士的一份统计数字表明,去年好莱坞电影市场的“重量级”明星影片,唯独只有《星球大战》的票房超过3亿美元这一“重量”标杆。而在美国电影市场中,一直就有暑假档期放映的影片才卖座的特点。但是,在秋季和冬季究竟有没有能让好莱坞可以吃下定心丸的影片呢?美国票房网的负责人潘德拉的话,就多少代表了美国电影界人士“一年之计在于夏”的想法:“我们这个夏天没有《星球大战》,但有《超人》和《X战警》;今年虽然没有克鲁斯的《世界大战》,但还有他的《不可能的任务》”。但是,让电影从业者担心的一点是,无论如何,去年年底美国电影市场还是有几部影片构成了“全明星阵容”———《金刚》、《哈利•波特》和《纳尼亚传奇》。但是,今年年底在这一档期可以推出的好影片却乏善可陈。正如美国剧院所有者协会负责人约翰•费西安所言,“我们在夏季很有信心,但问题是在10月和11月我们是否可以把握住机会。”

  其实,对于如何制作一部吸引观众的电影以及创造电影票房佳绩,近年来一直是好莱坞和世界各地电影从业者在思考的话题。但从未有过一个真正的标准答案。也许,美国一位电影公司老总的话,多少可以代表业内人士的心声:“我们知道,人们还是喜欢看电影的。我们只是需要了解,现在怎样才能吸引他们来看电影?什么类型的影片他们最想去看?只有电影中的事物变换得越快,也许这正是你应该希望看到的事情。”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李连杰解读《霍元甲》:要做自己的大英雄
好莱坞仍是男性天下:女性难立足
名牌香奈儿为礼服失误向芮丝薇斯朋致歉
茱莉自曝:小布骨肉不会请保姆  甘愿夜起带孩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