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治療貧血如何對症下藥

周永強(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 )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5日訊】陳先生今年74歲,因近日爬山有明顯呼吸急速及心悸現象到本院求診,其實患者巳偶而頭暈、疲倦多時,不過以為過去健康良好所以未加注意,由於病情惡化與友人談及時被發現臉色蒼白經勸告而求醫。

頭暈、疲倦、心悸乃臨床上常見但無特殊之症狀,可能與心、肺等疾病有關但常見於貧血患者,因為「貧血」(即是紅血球數減少)會導致紅血球內主要成分「紅血素」減少,而紅血素主要功能為攜帶氧氣,因此紅血素減少會引起氧氣不足造成無力、頭暈,至於呼吸急速及心悸,無非是身體藉加快呼吸次數,以增加攝取氧氣及增加心跳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內之紅血球加快輸送氧氣至身體各部,以補償因紅血球數減少所引起之氧氣運送不足。

由臉色蒼白得知陳先生主訴各症狀明顯與貧血有關,起初陳先生要求吃藥以為是「及早治病」之道而拒絕檢查,但經詳細解釋及告知貧血只不過是個病徵可由眾多疾病引起,因此必需經由連串有條理及抽絲剝繭之檢查找出病因方可「對症下藥」,陳先生終於同意接受檢查。

首先進行血液常規檢查即全血球數以確定為貧血及其嚴重度,並由上述貧血症狀判斷「貧血產生快慢」,短時間內產生者必為急性失血或溶血所引起,慢性或不確定何時開始貧血者,如本病例我們以全血球數據判斷「紅血球平均體積大小」,如本例紅血球平均體積變小者,應以缺鐵性貧血及海洋性貪血所引起者為常見,因此先檢查病人有無缺乏鐵質,而陳先生血清「貯鐵蛋白」低於正常值同時無缺乏維他命C及甲狀腺功能過低現象,因此可診斷為「缺鐵性貪血」。

缺鐵性貧血最多因出血,尤其是腸胃道出血所引起(其他如胃切除後引起鐵質吸收不良或營養不良等),而患者大便常規檢查呈現潛血反應,因比下一步我們為陳先生安排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發大腸有腫瘤經切片及病理組織檢查確定是腸癌,幸好是早期發現經手術切除後痊癒,相信經由本病例介紹大家明白怎麼樣才算是對貧血「對症下藥」了。

至於「大紅血球性」貧血者要注意是否有維他命B12及葉酸缺乏,可由骨髓檢查及血清維他命B12及葉酸濃度作鑑別診斷,延誤診治者會造成不可復原之神經損壞。倘若病人紅血球大小變化不明顯注意是否有慢性疾病(專指由癌病、炎症及感染) 或腎衰竭造成之貧血需由病史、理學檢查及實驗診斷確定,如果仍不明確者需進行「骨髓」檢查排除原發性骨髓疾疾(如白血病…等)。

此外、發生「溶血性貧血」時病人可出現黃疸、小便暗紅色等症狀;嚴重及急性發作者血紅素可急劇下降甚至引起心衰竭。溶血原因可由:1.外因性,如感染、抗體破壞(免疫失調引起)、血管病變;2.紅血球「內在異常」,如紅血素(如海洋性貧血等)、酵素(G-6-Pd 缺乏症,俗稱繭豆症)等基因突變造成之遺傳等疾病引起。

貧血成因複雜,必須到醫院詳加檢查找出病因,方可對症下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造成不可彌補之傷害。(本文由榮總人月刊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