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身障會館 有礙弱勢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3年前動用公益彩券盈餘、斥資3千5百多萬元將長安西路原為日本時代職業所、衛生局舊址的市定古蹟,整修改設為全國首座多功能身障者福利會館,但諷刺的是,身障會館功能有障礙,美其名為服務弱勢,場地出租身障團體月租卻高達近3萬,各團體因難以負擔而閒置至今。

場地出租 乏人問津

自由空間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指出,市府花大錢整修、經營福利會館,但成效簡直讓人看了心痛,就連一樓原本打算租給身障團體開庇護工場、做生意的十幾坪大場地,都因月租高達將近3萬元而乏人問津,仍閒置至今,會館也完全沒有發揮原本計畫中的個案管理、研究規劃等功能。

身障福利會館至今除定期於週末放映二輪電影、供身障團體借用辦活動外,其餘文康、娛樂、交誼、資訊等硬軟體幾乎全都闕如、形同空屋,而二樓承載人數甚至還不能超過60人,否則隨時有坍塌之虞,身障團體對此表示:「福利在哪裡?簡直看不到。」

談起這座耗費大筆維修費用的身障福利會館,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總幹事胡宜庭就一肚子火; 她說,市府原本在三民路設置了一處身障者福利服務中心,中心內卡拉OK、撞球台、乒乓球球桌、視聽設備、跑步機、會議室一應俱全,是身障者遊憩、交誼的好去處,但市府為了認養古蹟、把3千多萬元的彩券盈餘拿來修繕福利會館、取代原有的身障福利服務中心,導致最後空有身障福利會館空殼子,用來養幾個社工員和代賑工,根本拿不出服務績效。

福利會館內沒有無障礙的服務導覽系統,閱覽書報種類少得可憐,福利會館也沒有專屬網頁,外人無從得知館內服務;周邊缺乏身障者專用的路邊停車格,館內停車格曾傳出不開放身障市民使用,一樓公用電話曾被砲轟高度過高、輪椅族無法使用;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座會館不但曾和隨時可能崩塌的危樓相鄰,甚至會館二樓本身都因為結構問題而有承載人數的問題,否則同樣有坍塌之虞,但放眼館內各角落及對外接受借用的申請書上,卻完全看不到相關訊息。

福利會館社工督導:第二期工程 會館無障礙

〔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針對台北市身心障礙福利會館被外界痛批軟硬體嚴重不足、形同空殼子一事,福利會館社工督導王玉環坦承,福利會館軟硬體改進仍有空間,而由於會館旁的危樓最近已經完全清除,市府並計畫就地施作第二期工程,未來第二期工程將會納入各界的期望與意見,擴充福利會館的服務水準。

承載人數 安全規定

沿著木梯拾級而上,王玉環指著80多年前依古法製造流存至今的屋頂結構說,這樣的老房子根本不能同時承受太多人,因此才會定下「承載人數不得同時超過60人」的規定,因此借用場地的團體活動人數過多時,都會主動告知;至於為何這項規定沒有公布在門口或使用申請書上?王玉環表示,沒想到可以這麼做。

王玉環坦承,館內各設施雖有點子牌誌供視障者辨識,但既然號稱全國首座身障多功能主題福利會館,應該建立無障礙導覽系統及專屬網頁,而未來會館也將向市府爭取經費、逐一完成建置;她表示,會館旁的危樓已拆除完畢,市府正在規劃二期工程,未來將一併參酌身障者需求,設置地下停車場、身障運動娛樂設施等,而會館也正在討論館內停車場如何開放供一般身障民眾使用。

對於福利會館社工員小心翼翼「維護」古蹟、並對承載人數設限一事,古蹟主管機關台北市文化局表示肯定,但是也強調,包括北投溫泉博物館、台北故事館都有類似作法,但重點是必須充分且明白告知所有遊客,對古蹟及遊客雙方才都是負責任的作法,但「承載人數設限」的規定完全是由社會局自行決定,文化局對此並未積極表示過意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