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古代中醫的內涵(中)

文/台北市上海同德堂中醫師胡乃文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7日訊】
●中醫外科的特性
麻藥
中藥有麻醉的方法。《列子•湯問篇》扁鵲以「毒酒」給病人喝下,病人被麻醉後,醉死三天,動了兩人互換心臟的手術。但是,可考有藥方名而無藥物的麻醉藥,是早在東漢華佗(112-207)時期,他曾使用「麻沸散」使病人醉無所覺,替人麻醉之後做腹部外科手術;最妙的是,那時還懂得縫合術、癒瘡術等,手術後一個月可以平復。
《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癒,一月之間皆平復。」華佗的這種麻醉法已經屬於全身性麻醉的方式,麻沸散對後世中醫外科、傷科、骨科都有很大的影響。
華佗使用麻醉藥輔助做手術,比起19世紀英國化學家大衛(Davy, H.)發現笑氣,1844 年威爾斯(Wells, H.)用笑氣作麻醉藥,進行拔牙;1846年摩頓(Morton, W. T. G.)採用乙醚麻醉作手術、1847 年英國辛普森(Simpson, J.Y.)用氯仿作麻醉劑治病早了1600多年。
不但如此,中醫的麻醉還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如果手術結束,可以使用甘草湯或鹽湯解掉麻醉劑的麻醉效用。
元朝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主張骨折脫臼進行復位之前應行麻醉,然後施術,他使用「草烏散」作為麻醉藥,以酒調服,俟病人昏睡施行骨科的整復或手術,術後令病人服鹽湯或鹽水即可蘇醒。
後世的《傷科大成》也有麻藥的製作與應用,要施術時用「陳酒下,任刀割拿捏,不知痛苦」;如果施術完畢,要解它的麻醉毒性,「服甘草湯立蘇」。還有整骨麻藥,亦用「燒酒和敷,任刀割接骨,不知痛苦」。

手術
扁鵲的針灸以及各種醫術都非常好,可當見到虢太子病死之時,中庶子說古時候有更好的醫生,不需要用藥,只要用針灸導引與按摩等,即可治好了病,如果需要動手術,也能針灸麻醉後,再把皮肉割開,把內臟腸胃洗一洗,就可以縫合後改善病情。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中庶子曰:「……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
《列子•湯問篇》記載,扁鵲的高超醫術,令兩位被治好了的病人願意互換心臟,原因是二人一位志強氣弱,一位志弱氣強,讓兩位病人飲「毒酒」,迷死三日後,「剖胸探心」換好,只是投以神藥,就於是傷口癒合了,解決了手術問題,都好了。(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
《後漢書•華佗傳》華佗則以為疾病如果發於內,而針藥難以治療的就使用「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腸胃,則斷湔洗,除去疾穢」等開刀手術。不但如此,還能做縫合的手術,敷上藥膏傷口就能在幾天內癒合,而且很快就能痊癒,「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癒,一月之間皆平復」。

綴耳鼻法
古時的中醫看到病人的耳、鼻因受傷而落下,都可以接續。《正骨心法》有「用人髮入陽城罐,以鹽泥固濟,煆過為末,乘急以所傷耳鼻,蘸藥安綴故處,以軟絹縛定效。」之法。

接骨
曾有醫案雲,人因為摔跌而斷了腿骨,醫生用銅末拌酒一起服用之後,就接續好了。等病人死後十餘年在遷葬時,發現他的腿骨被接好的地方有銅末在周圍。傷科治療法中有許多使用銅接骨的處方。這種檢視治病後的效果性實驗,許多醫案的書中都有記載。(《朝野僉載》定州人崔務墜馬折足。醫令取銅末,和酒服之,遂痊平。乃亡後十餘年,改葬,視其脛骨折處,銅末束之。)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