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毒」門偏方 公部門緊盯

人氣: 5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胡清暉、何玉華/綜合報導〕針對製毒集團萃取麻黃素(Ephedrine )製毒,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局長簡俊生指出,麻黃素是安非他命的原料,已被列為第4級管制藥品,但由於麻黃素可用於治感冒、支氣管發炎,國外數年前已有從感冒藥中萃取麻黃素的案例,確讓人防不勝防。

根據管管局的數據,去年警方還一舉破獲國內最大宗的麻黃素外流案,一口氣起出約5400公斤的麻黃素,同時也首次成為國內年度查獲毒品的第一名。

簡俊生分析,國內發現用麻黃素製成安非他命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以麻黃素加上亞硫酸氯(SOCl2 ),再以脫氯化氫加以還原,成為安非他命,第二種是把麻黃素加上還原劑(主要是氫、LiAlH4 ),就成為甲基安非他命。

至於利用感冒藥萃取麻黃素,再加入紅磷蒸餾製毒,簡俊生指出,在國內還沒有見過,他只有在國外文獻上看過。他坦言,製毒者若具有化學背景,透過不同的還原劑或氫化反應製毒,方法實在太多種,確實讓人防不勝防,但衛生署會持續參考國內外文獻,掌握毒品市場的趨勢,加強查緝、修法增列新的管制藥品。 簡俊生強調,由於麻黃素是管制藥品,醫療院所、藥廠、研究機構若要進口,必須向管管局報備,管控用量及流向,同時,警政、衛生單位對於麻黃素盯得很緊。

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也表示,含麻黃素的支氣管擴張劑,大致分為錠狀、粉末膠囊、噴霧式、糖漿等劑型,多為醫師指示的用藥,但麻黃素含量較低的綜合感冒製劑、糖漿,被當做成藥在藥妝店販售。

台北縣衛生局局長許銘能說,管制藥品如嗎啡、安眠藥,這些都要有醫師處方才可以開藥。

阻絕「毒門煉功」 嚴法不能少:

記者鄭淑婷、吳仁捷/特稿

毒品氾濫要徹底防堵,法界人士表示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為製毒管道太多元,且方式簡單易學,刑罰也十分寬鬆,有心人士真要學,國外網站都有資料,甚至在獄中交流,真要說製毒過程的困難處,應該是「找尋製毒地點」,因為散發出的惡臭,容易引發鄰居、警方側目。

指揮破獲國內首起「紅磷製毒法」製毒案的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陳大偉坦言,從未在國內發現以類似手法製毒,研判應是國內檢警等單位嚴查製作安毒原料、鹽酸麻黃素後,毒販轉而從藥品中萃取麻黃素製毒,檢警並已從該案中,察覺藥物非法轉製為安毒的警訊,亟待修法從源頭管制。

法界人士表示,台灣製毒以「製作方便、成本低」的安非他命為大宗,只要經過幾道簡單化學程序,就可將麻黃素轉換成安毒,有化學、化工基礎知識的人,要煉製並不難。

法界人士指出,國內吸毒人口眾多,學習製毒的管道更是「多樣化」,毒犯間還相互流傳「安非他命製毒筆記」;國外也有不少網站,詳盡記錄安非他命製作過程,要取得類似資訊並不困難。

外界認為勒戒所毒販、毒蟲聚集,反而成為另類的「製毒教室」,前天檢調在桃園就查獲田姓男子製造安毒案,追查發現,田某是在看守所裡向其他嫌犯學到製毒技術。

法界人士透露,製毒管道多元,勒戒所算不上主要的,在勒戒所中得到的資訊,最主要應該不僅是如何製毒,而是互通「製毒材料取得來源」與「製毒地點」。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