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女童罹患腹腔內疝氣 手術發現小腸全壞死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二十七日電)台灣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最近接獲一名長期腹痛的女童,經診治發現罹患罕見的「腹腔內疝氣」。女童因腹痛發作併發小腸缺氧而全部壞死,經手術切除後,小腸只剩下十六公分,不足以吸收身體所需的養份,成了「短腸症」患者。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表示,這名十歲的許姓女童,在過去五年內,不斷反映有反覆肚子痛的現象,有時甚至疼痛發作,引起腹漲,不過這種疼痛卻都只維持幾分鐘,因此父母親也都習以為常。

許姓女童最近一次腹部劇烈疼痛發作,被送到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院方緊急安排的腹部電腦斷層、X光、血液等檢查,結果都顯示正常,直到一般外科醫師徐大聞察覺女童腹部有異常漲大,經緊急安排開刀後,才發現原來女童的腸子結構異常,罹患十二指腸側疝氣。

徐大聞表示,這名女童的小腸先天異常,小腸的腸繫膜在腹腔內沒有固定好,造成小腸打轉現象,最近這一次的腹痛發作時,小腸已呈現扭緊狀態,導致小腸血管堵塞,因而全部潰爛、壞死,必須施行手術切除。

他說,一般人的小腸約四至六公尺,然而許姓女童手術後,小腸只剩下十六公分,成為「短腸症」患者,雖然她在手術後恢復得很快,但是面對後續的長期治療,卻有可能造成女童終身的遺憾。

徐大聞指出,「短腸症」是指腸道先天或後天因素遭大量切除,不足以吸收足夠營養供應身體所需的患者。病患在術後必定會產生營養不良,並因醣類、脂肪、蛋白質吸收不足,體重會急速下降,水份、電解質、膽鹽的流失,更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短腸症患者的維生素吸收能力有缺失,根本不足以供給身體所需,因此致命的併發症便會接踵而來。他說,以前還未有全靜脈營養輸液時,「短腸症」患者常因腸道吸收不良,幾乎是不治之症,所幸隨著科技的發達,目前就算病人無法進食,仍可終身施打全靜脈營養輸液來維持生命。

徐大聞表示,由於腸道有再生適應能力,在腸道切除後,短期內雖然會造成營養吸收不足,但隨著時間增長,腸道還是可以經由代償而吸收較多的營養,甚至部份患者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就不需要靠靜脈營養,因此目前院方先給予靜脈營養注射,以供應現階段生長發育所需。

對於女童只剩下十六公分的小腸,醫師並不表示悲觀,徐大聞說,目前許姓女童仍在持續進步中,有一天,她很可能自己走出這段病痛,靠剩下的腸子就可以獨立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