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女童罹患腹腔内疝气 手术发现小肠全坏死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县二十七日电)台湾嘉义大林慈济医院最近接获一名长期腹痛的女童,经诊治发现罹患罕见的“腹腔内疝气”。女童因腹痛发作并发小肠缺氧而全部坏死,经手术切除后,小肠只剩下十六公分,不足以吸收身体所需的养份,成了“短肠症”患者。

嘉义大林慈济医院表示,这名十岁的许姓女童,在过去五年内,不断反映有反复肚子痛的现象,有时甚至疼痛发作,引起腹涨,不过这种疼痛却都只维持几分钟,因此父母亲也都习以为常。

许姓女童最近一次腹部剧烈疼痛发作,被送到大林慈济医院急诊,院方紧急安排的腹部电脑断层、X光、血液等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直到一般外科医师徐大闻察觉女童腹部有异常涨大,经紧急安排开刀后,才发现原来女童的肠子结构异常,罹患十二指肠侧疝气。

徐大闻表示,这名女童的小肠先天异常,小肠的肠系膜在腹腔内没有固定好,造成小肠打转现象,最近这一次的腹痛发作时,小肠已呈现扭紧状态,导致小肠血管堵塞,因而全部溃烂、坏死,必须施行手术切除。

他说,一般人的小肠约四至六公尺,然而许姓女童手术后,小肠只剩下十六公分,成为“短肠症”患者,虽然她在手术后恢复得很快,但是面对后续的长期治疗,却有可能造成女童终身的遗憾。

徐大闻指出,“短肠症”是指肠道先天或后天因素遭大量切除,不足以吸收足够营养供应身体所需的患者。病患在术后必定会产生营养不良,并因糖类、脂肪、蛋白质吸收不足,体重会急速下降,水分、电解质、胆盐的流失,更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短肠症患者的维生素吸收能力有缺失,根本不足以供给身体所需,因此致命的并发症便会接踵而来。他说,以前还未有全静脉营养输液时,“短肠症”患者常因肠道吸收不良,几乎是不治之症,所幸随着科技的发达,目前就算病人无法进食,仍可终身施打全静脉营养输液来维持生命。

徐大闻表示,由于肠道有再生适应能力,在肠道切除后,短期内虽然会造成营养吸收不足,但随着时间增长,肠道还是可以经由代偿而吸收较多的营养,甚至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不需要靠静脉营养,因此目前院方先给予静脉营养注射,以供应现阶段生长发育所需。

对于女童只剩下十六公分的小肠,医师并不表示悲观,徐大闻说,目前许姓女童仍在持续进步中,有一天,她很可能自己走出这段病痛,靠剩下的肠子就可以独立生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