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旅行

新西蘭 / 葉子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根據新西蘭法律規定,5歲以下的兒童乘坐機動車輛時必須使用兒童安全座椅(Car seats),5至7歲的兒童要使用兒童安全帶(安全座椅)或兒童汽車安全帶。正確地選購和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被認爲是最能有效防止交通事故造成兒童意外傷害的方法之一。

主要的幾種兒童安全座椅

(1)嬰兒汽車安全座椅(新生兒到6個月):適用群爲從新生兒到9公斤以下嬰兒,這種座椅有把手,可作手提籃用,所以具有搖動、便携的功能。有些嬰兒汽車安全座椅還可與手推車配合使用,這樣就不會在手推車和汽車之間出入弄醒熟睡的嬰兒,設計非常靈活。此種嬰兒型座椅要求嬰兒的頭部要面向後車窗。

<--ads-->(2)新生兒到4歲兒童的汽車安全座椅:其設計同時提供兩種功能:先用于新生兒到9個月的嬰兒,然後改成用于9個月的嬰兒到體重18公斤的兒童。

(3)9個月到4歲兒童的汽車安全座椅(Child seats):適用群爲從9公斤到18公斤的兒童。這款汽車安全座椅,設計簡單,沒有前者座椅那麽多的複雜的功能,適合大的幼兒使用。

(4)2歲到8歲兒童的汽車安全座椅(Booster seats):適用群爲從14公斤到32公斤的兒童。

(5)兒童安全帶(Child Safety Harness):適用群爲14公斤到32公斤的兒童。此種安全帶設計非常靈活,可與Booster seats共同使用,也可單獨使用。

兒童安全座椅安全小常識

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高和體重來選擇最合適的兒童安全座椅。幷要注意適合您所駕駛的汽車。

盡可能把兒童座椅安裝在汽車的後座上,如果不得不把兒童座椅安裝在汽車的前排座椅上時,請務必把副駕駛座椅儘量向後移動,以使孩子離開儀錶板盡可能的遠。這樣可以在汽車發生碰撞時,爲孩子的頭部和胸部提供盡可能多的保護。但是如果汽車的副駕駛位置設有安全氣囊,則不能把兒童座椅放到前排座椅上,因爲在汽車發生碰撞時,彈出的安全氣囊會對座椅産生相當大的衝擊力,從而對兒童造成傷害。 

確保用于拉緊孩子的皮帶被調整到最適當的長度。皮帶應該足够緊,以保證在孩子的胸部和皮帶之間只能塞進兩個手指。

安全座椅使用前,應該仔細閱讀說明書。幷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安裝,有些安全座椅需要在車後打孔,以幫助固定。

可以使用二手的座椅,但要進行嚴格檢查。兒童座椅的最長使用壽命一般爲十年,超過使用年限的座椅在任何情况下不應再被使用。使用時間超過五年的座椅應該對其進行仔細的檢查。

安全帶要穿過孩子的肩膀。不要把皮帶的扣夾放在孩子的肚子上,而要放在胸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5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文宗台北十四日電)明天五月十五日是台北市兒童安全日,台北市政府今天舉辦「打造兒童安全城市」宣導活動;社會局長薛承泰、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志嘉宣示擔任「代班超人」,呼籲打造兒童安全城市,共同守護兒童居家、社區安全。
  • 悉尼最近出現多宗校區兒童交通事故,燒傷而倖存的小妹妹Sophie Delezio剛剛被車撞致重傷後,悉尼地區又發生了兩起兒童被車撞傷的事件,其中一人在人行道上被撞,另一人則在學校附近被撞。
  • 【大紀元10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十八日電)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今天公佈今年度對國小學童課後接送車輛安全訪查結果,違規改裝、超載情況仍嚴重,基金會質疑交通部責成縣市政府研擬以娃娃車當安親班接送車,是要讓違規行為就地合法。交通部公路總局澄清,交通部是希望彙整縣市政府的意見,絕不可能就地合法。
  • 【大紀元11月13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十元商品打著便宜好用的優勢,受到小康家庭的喜好,不過,多數十元商品店販售的玩具卻隱藏危機。桃園民意代表拿出標示著三歲以上兒童才能把玩的合格標章,包括BB槍、塑膠玩具等,質疑低價玩具的安全性,強調有些玩具尖銳危險,部分甚至含有劇毒性的外漆,要求縣長有效管理並查核市面上品質不良的兒童玩具。
  • 儘管指稱兒童受到傷害的報告有所減少,但昆省兒童安全廳去年簽發的兒童保護令仍創新高。
  • 桃園縣溫馨安全導護站表揚大會將於13日下午在新明國小大禮堂隆重舉行。溫馨安全導護站,長期的犧牲奉獻,為桃園兒童安全把關,縣長朱立倫極為感佩,教育局長張明文到場致謝,並頒發感謝狀,褒揚善行。
  • 〔自由時報記者曾鴻儒/台北報導〕明年元旦起,小客車附載四歲或十八公斤以下幼童,車上沒有放置兒童安全椅,或是將六歲以下幼童單獨留置車內等違規行為,罰則均將三級跳,大家得照顧好家中寶貝,免得荷包大失血。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