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失智症切勿錯過黃金治療時期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西文字、攝影/台中報導) 阿滋海默症,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是最常見的失智症。今年是阿滋海默症100週年,據統計,台灣每20位老人就有1位失智症,許多失智長者隱藏在社區中,並未接受適當的照顧,家醫科醫師廖妙淯指出,失智症可以治療或減輕症狀,早期發現可以提早教育家屬與病患共同對抗失智症,切勿錯過黃金治療時期。

蔡奶奶,85歲,4年前家人發現奶奶的記憶及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而且,對先生週遭的年輕女性開始有敵意,甚至懷疑她們是先生外遇對象,最後,連自己的女兒也不認得,也把她們當成是先生外面的小老婆,一看到她們張口就罵,看著自己的老伴、母親變得如此,ㄧ向感情甚好的先生、兒女看的好心疼。

兒女們帶著蔡奶奶到醫院求診,經醫師診斷為「失智症」,蔡奶奶後來到醫院「失智專區」,由醫院的整合醫療團隊照護下,外遇的幻想已經消失,並不再有攻擊性行為,而且由原本需依賴餵食的情況,現在也已經進步到可以自己進食了。

廖妙淯醫師指出,今年是阿滋海默症100週年,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報告,全世界目前有二千四百萬 失智患者,並且每7秒出現1位新個案速度增加;台灣目前失智老人超過11萬人,預估20年後將雙倍增加。

廖妙淯醫師表示,失智症患者不只有記憶上的問題,甚至會有遊走,妄想,幻想,攻擊等精神行為,往往造成家屬莫大的負擔,尤其是所愛的人一夕間變成陌生人,更是另人心痛,目前醫院的整合醫療團隊,包含家醫科、精神科、神經內科及復健科聯合照護,可以給失智患者最專業的照顧。

令外再配合懷舊療法和生命回顧,例如爺爺奶奶的「人生故事書」及「回憶樹」,和失智患者多聊聊以前的回憶、分享人生的精彩故事,利用「物項辨識門牌」,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房間等等,都可幫助他們減緩退化。

此外,照顧失智老人需要極大的耐性與時間 ,需在家自行照顧者被綁在生病的人身邊,形同坐牢,心理的負擔更是沉重,目前各地社會局都有提供喘息服務,可供家屬臨時託付失智老人一定的時數,以便出門處理事務、喘口氣,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多加利用。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