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解放壓力 開拓自己的心靈花園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31日訊】自由時報 文/李怡靜

雪珍(化名 )由於工作認真投入,加上表現優異,因而被長官拔擢升上人事經理,這對她來說,不僅代表對過去努力的肯定,同時也期許自己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有更好的表現;就在這個時候,寶貝兒子鴻鴻剛進入小學,她不免擔心兒子在學校能不能適應?功課是不是跟得上?會不會遭同學欺負?

漸漸地,雪珍覺得自己好像陀螺一樣,不停地應付各方面的要求與狀況,毫無喘息的空間,心情開始煩躁,健康也在此時拉警報。胃老是隱隱作痛,也經常頭痛得看不下公文。她覺得自己好像失去快樂的感受,並且懷疑這樣的生活有何意義?

在變化快速的網路新商業社會中,現代人普遍覺得生活滿有壓力,因而各種紓解壓力的課程與書籍,便如雨後春筍般盛行,藉助時間管理、自我肯定訓練、情緒管理,以及各種放鬆技巧,諸如肌肉放鬆訓練、有氧運動、瑜伽、彼拉提斯、靜坐禪修、氣功按摩等放鬆課程,來改善緊繃的身心。

但在向外尋求各種方法時,往往忘記「壓力管理」的關鍵就在自己。

許多人反映:「我也不想這樣過日子,但就是沒有辦法呀!」一副無奈的樣子,究其原因,背後大致有幾種想法,在迫使人們繼續無可奈何地過日子。

●第一種想法是,「勤以補拙,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一種單方向的思考,忽略了在過度壓力下,往往表現會打折扣,無法完全發揮實力。

●第二種想法是,「不這樣努力,自己將失去…」,此時若能停下腳步,靜下心來問自己,「不這樣做,真的會失去什麼嗎?」、「有這麼重要嗎?」、「重要到值得現在賠上這麼多嗎?」在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後,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發現。

●第三種想法是,「應該儘量地照顧別人與完成別人的需要」,因而老是把自己擺在後面,讓自己辛苦得不得了,事實上別人也不見得因此而快樂。因為你的堅持付出,不見得就是他所想要的,而且你所關心的人,往往也不願意你因他而犧牲。

●第四種想法是,「等我忙完這個,就可以…」,這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幻想,生命中總有種壓力,一波波如浪襲來,沒有毫無壓力的時候。

當你能拋開上述的迷思,在壓力的洪流中,留給自己一座心靈花園,一個讓自己休憩、讓自己悠遊自在的空間。

也許,只是一頓不被打擾的早餐,讓思緒摻和著輕音樂,及麵包和咖啡的香味;也許,只是在極度忙碌中,允許自己輕鬆地散步或閱讀。

在自己的心靈花園中,聽自己的內在對話與心情、聽自己的想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將會明白,日子也可以過得不一樣。

成功可以有不同定義,面對壓力可以解放,也不一定要受苦。

(本文作者為南投縣社會工作師公會理事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