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口嚼芭樂嫩葉 阿里山鄒族治感冒小撇步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思瑋台北二十一日電)冬季是流行性感冒好發期,各大醫院、診所感冒病人也特別多,然而過去在醫學不發達的時候,原住民如何治療感冒呢?嘉義縣阿里山鄉亞弗伊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鄒族高德生表示,鄒族人會口嚼芭樂嫩葉減輕感冒症狀。不過,他也提醒植物用藥必須因地制宜,所以感冒還是要看醫生。

高德生指出,過去原住民在沒有醫療的狀況下,一旦生病,大部分都會認為是妖魔附身,特別是身體上的病痛沒有明顯外傷的時候,原住民通常會求助巫師,而巫師會先對患者進行驅魔的儀式,之後再就不同病徵進行植物用藥,例如:輕微感冒會使用芭樂葉治療。

高德生解釋,鄒族人沒有感冒這個詞彙,只知道是治療身體哪個部位的不適,通常在感冒初期,出現有流鼻水、咳嗽等症狀的時候,會使用芭樂葉,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口嚼芭樂嫩葉,也有將芭樂葉煮湯服用,或是用水煮芭樂葉的蒸氣燻患部,以減輕感冒症狀。

另外,如果感冒症狀有合併發燒、肩頸酸痛時,高德生說,鄒族人會把薄荷葉搓揉或溫熱,敷在發燒或酸痛的部位;但是如果感冒症狀已經嚴重到呼吸困難的時候,鄒族人就會使用一種叫yavuayana的植物治療,這個植物,他目前還沒有查到任何學名或記載。

不過,高德生也說,過去原住民生病的時候,仍會繼續工作,配合流汗、運動增加身體的抵抗力,感冒症狀才能快速消除。

所以,高德生表示,原住民植物用藥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用藥方式,就連阿里山鄒族人在高海拔的特富野部落使用的植物就與低海拔的山美部落不同,因此,這項記載只可以從中看出原住民植物用藥的習慣,以及當時原住民與大自然的互動方式,但並不表示適用於每一個人。

因此,他提醒一般民眾,現在醫學已經很發達,感冒的時候,還是看醫生最適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