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生產業」為信義梅農開創生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3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廖彥翰報導)「三生產業」為信義梅農,開創生機!(報導)南投縣信義鄉位在玉山山麓,是新中橫公路的起點,幅員遼闊,接近彰化縣的大小,但是大部分都是山地,全鄉的居民以務農為主,大約佔了九成。

因此農業成了信義鄉產業的命脈,其中梅子的產量更是居於全省之冠,佔了百分之四十左右,信義鄉農會總幹事黃志輝指出,由於信義地區的緯度及海拔等地理環境,非常適合種植梅樹。

因此從日據時代開始,日本人就在當地推廣栽種青梅,至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農委會農糧署主秘蔡精強表示,由於日據時代就開始種植梅樹,為栽種技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光復之後,日本商社大部份還是向我國訂購青梅。

但是好景不長,大約在十五年前,台灣的梅子面對大陸地區低價的競爭,日方轉向大陸採購,造成國內梅子滯銷。加上信義鄉在遇上九二一大地震及七二水災之後,成了所謂的「明星災區」,農民的生計大受影響。因此農糧署藉由梅樹矮化、轉作的方式,輔導農民另覓出路。

另外,每到冬季,梅花盛開,和信義鄉的山谷河流、以及藍天白雲,搭成一幅美麗的景色,再加上附近東埔溫泉等熱門景點,於是農會輔導當地的農民,朝觀光休閒發展,讓他們不必靠梅果也可以謀生。

農會並在農糧署的輔導之下,推動梅子的加工產業,同時規劃「農村酒莊」,搭配當地原住民的神話故事,賦予產品美麗動聽的名字,再加上包裝及瓶子造型特殊,獲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但由於當初製酒及販售,是「菸酒公賣局」的專營權,開放之初,一般農民都沒有相關的經驗,農糧署便委託學術單位進行研發,經過不斷的嘗試,終於讓製酒的技術穩定下來,同時還帶來了梅醋、梅精等附加產品。

台灣在加入WTO後,國內的農民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尤其信義鄉還要面對颱風、土石流等天災,在「內憂外患」的威脅之下,如何調整傳統農業經營方式、及初級產業的角色,成為當務之急。

因此信義農會提倡生產、生活與生態三者結合的「三生產業」,提高競爭力及永續經營的能力,在農政單位的協助下,成為農會轉型成功的案例之一,也為農民及農產品創造另一個春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