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錢進中國 韓產業空洞化擴大

對中依賴擴大 對內投資萎縮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受到資金大舉西進、經貿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使得台灣經濟成長出現趨緩,然而,這個現象也漸漸在鄰近的韓國浮現!從2003年開始,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韓國最大出口貿易地區,2004年韓國更躍升投資中國全球排名第三大。隨著韓國對中國依賴擴大,以及國內投資動能逐漸衰退,財經學者指出,「韓國恐將步上台灣後塵,面臨產業空洞化之危機」。

韓國對中國投資金額以驚人速度成長,2002年,韓國投資中國的金額只有二一.五二億元,仍位居台灣之後.在全球排名第六名;但到了2004年卻一舉衝高到六二.四八億元,名次攀升為全球第三。

相較於韓國對中國投資一再創下新高,其國內固定投資與民間消費成長率,卻反而大幅萎縮當中。

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指出,從2002年韓國信用卡泡沫破滅之後,民間消費就急速下滑,二○○三、2004年更出現「負成長」,分別為負一.二%、負○.五%;此外,根據韓國官方統計,2004年的固定投資成長率只有一.九%,2005年前三季固定投資成長率平均僅一.三三%,遠低於同期經濟成長率。

台經院研究員葉懿倫指出,韓國投資動能日趨衰弱,不僅影響當期的經濟成長,也將影響未來產能發展。反觀台灣,由於政府開始進行投資中國降溫、提振國內民間投資效能,使得我國在2004年至2005年上半年,固定投資成長率明顯提升,顯示台、韓近年在國內產業發展的作法上,開始出現差異。

中央研究院社科所研究員蔡吉源說,一個國家資金是經濟成長來源的活水,資金若大量出走到海外,將會衝擊到國內經濟發展、產業面臨空洞化、就業機會降低,政府稅收也會跟著減少。

除了韓國資金外移中國,影響國內投資動能外,另一個問題是,韓國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金額也是逐年提高,貿易依存度不斷加大。

台灣經濟研究院二所所長龔明鑫指出,2003年對中國出口金額,首度超越美國,並成為韓國最大出口國家;但對於先進國家的出口卻呈現減緩,韓國去年一到10月對美國出口減少至三三七.三八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四.二%,同時期對中國出口增加了廿四.八%。

葉懿倫認為,以台灣的經驗來說,在台灣資訊產業大舉外移中國後,中國成為台商企業的主要生產與出口基地,並形成了「中國台商替代本地出口」的情況,現階段,韓國資訊產業的發展,似乎也開始出現此種趨勢。

產業外移 重蹈台灣覆轍

她分析,由於韓國的無線通訊產品,對美國銷售金額開始減少,資訊電子業被中國替代比重明顯增加,出口產業主力邁向電子零組件的趨勢,凸顯韓國在資訊產業的發展軌跡,恐將步上台灣的後塵。

「韓國目前的情況,不正是台灣過去幾年的寫照嗎?」龔明鑫說,許多韓國學者已提出,應該重視產業外移中國的問題,因為這個負面已經在2005年發生,隨著投資中國擴大,國內投資動能反而出現衰退,未來甚至更要面臨產業空洞化危機與挑戰。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