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加考公民與社社增加考生負擔? 台教育部:不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六日電)部分家長質疑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未來加考「公民與社會」考科將增加考生負擔,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陳德華認為不會,理由是大學考試分發入學規定招生校系採計指考考科三到六科,增考公民與社會只是讓考生多一選擇,甚至學系會減少採計考科總數,考生反而會減輕負擔。

不過,也有人認為,大學校系採計指考考科數目增加公民與社會考科後,有些考科可能會被取代,是歷史、地理或國文、英文、數學,校系在取捨上將很難,因此,最後有可能在大多數社會類系現在採計的五個考科之外,增加採計「公民與社會」考科,結果都變成採計六科,考生依然會增加負擔。

陳德華指出,大學人文社會領域學系主任在教育部委託大考中心做的研究調查中,贊成新修高中課綱的公民與社會領域列入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考科,比率超過八成,會列為學系採計考科的比率更高達九成以上,有些學系也可能把指考原來採計的考科,透過學科能力測驗做鑑別,指考就減列,而減少指考採計考科。

大考中心接受教育部委託的研究計畫主持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家銘表示,指考考科最大的決策者在大學招生學系與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因此研究計畫未把家長及社會納入問卷調查。

例如他當過社會學系主任,就可在採計指考考科三到六科範圍內自定,可能在英、數、國文之外,加考史、地,未來也可能以公民與社會考科取代史、地,理由是「公民與社會」與招生校系的相關係數更高,採計科目就有可能從五科減為三科或四科。

有人建議大學校系採計「公民與社會」考科的調查結果今年就公佈,大考中心顧問蕭次融則表示,考前一年公佈的精確性比較高。

另外,有人質疑「公民與社會」太抽象,怎麼考?陳德華指出,公民與社會考科的重點在社會科學,不在公民與道德,而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在大學一年級必修的比例都相當,「公民與社會」對大學社會領域相關學系的相關性更高,重要性反而超過歷史與地理,列為指考考科,對高中教育的發展與大學適性的選才,應更有正面作用。

還有人認為學測已經考社會,指考何必再考?陳德華說,學測的社會考科是考歷史、地理、三民主義、現代社會,沒有考公民,未來的「公民與社會」考科才包括公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