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僑委會盼續留台灣宏觀電視 服務海外僑民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10日電)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鄭東興今天說,台灣宏觀電視依照「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規定,將交由公視基金會辦理;他認為,宏觀電視的定位未明,未來是否要在僑委會編列業務或補助預算等問題,仍待與公視及行政院新聞局磋商,期盼能繼續保留宏觀電視,並讓僑委會繼續實際參與運作。

鄭東興上午在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報告「台灣宏觀電視現況及展望」。僑委會建構台灣宏觀電視,在2000年3月1日開播,提供僑胞與國內交流互動的平台,收視人數不斷提升。2005年每月平均收視人次約50萬人次,每日約有3萬人次透過網路收視,相當受到僑民與中國台商的歡迎。

但依據元月3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規定,「政府編列預算招標採購或設置的客家電視、原住民電視、台灣宏觀電視等頻道節目的製播,應在本條例公佈施行後的次年度起,交由公視基金會辦理」。

鄭東興指出,亦即依法規定,台灣宏觀電視頻道節目的製播,自96年度起交由公視基金會辦理,「未來相關經費的編列與宏觀電視節目製作方向,仍須由相關單位共同協商」。

他表示,根據今年3月29日由公視舉辦的座談會中,公視提出未來將籌設兩個外語頻道,一為海外國際頻道,讓國際人士瞭解台灣與國際局勢的英語頻道;,另一境內外語頻道,則是服務台灣境內外籍人士的外語頻道,初步規劃經費需要新台幣12億元。

鄭東興強調,每年僅需花費兩億元的台灣宏觀電視,收視對象是海外僑民,不像公視、客家電視台及原住民電視台是以國內民眾為對象,並以充分掌握海外情勢、發揮為台灣發聲的文宣功能,滿足僑民需要。

他認為,透過僑委會駐外人員的穿針引線,宏觀電視與海外電視媒體的合作,更促進了海外僑社資訊交流,肩負海外文宣任務。如果公共電視未來規劃的「海外國際頻道」,是個全英語頻道,恐無法符合僑民需要,也無法反制中國的文宣統戰攻勢。

台灣宏觀電視具備的功能性及主體性不容喪失,未來國際外語頻道的設置,期盼立法院能繼續保留台灣宏觀電視,並讓僑委會繼續實際參與運作及決策,否則台灣對外文宣工作勢必出現空窗及危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