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福衛三號 成功升空 台邁向全球氣象中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綜合報導〕福衛三號昨天順利升空,國科會副主任委員謝清志指出,福衛一號主要是從事科學用途,福衛二號則是肩負高解析遙測任務,而順利升空的福衛三號,將使台灣成為全球的氣象資訊中心。

福衛三號 執行大氣資源共享

謝清志說,福衛三號負有「全球大氣資源共享計畫」的任務,台灣將經由「福衛三號」所蒐集到的資訊,提供其他國家的氣象單位運用,藉此促進國際合作,提升台灣國際形象。

謝清志強調,福衛三號的另一項重大成就是鼓勵國內廠商對太空工業的參與,落實台灣太空產業的發展。他說,這項計畫至少開發了五家廠商,生產十大項國產元件,順利開拓太空科技儀器零件發展空間。

國家太空中心首席科學家陳秋榮則認為,福衛三號是世界第一個能同步觀測全球氣象資料的衛星,除了提高氣象預報準確度,還可進行電離層動態監控及地球重力場研究。

對於未來台灣人造衛星發展,太空中心主任吳作樂指出,這牽涉到衛星製造、衛星操控、衛星發射等三方面技術,台灣已擁有六到七成的衛星製造能力,衛星操控則學到七到八成能力,但衛星發射牽涉龐大費用,不是台灣能負擔的。

衛星操控 台灣發展潛力十足

吳作樂說,台灣最有機會的是衛星操控,像是宏碁的微衛星軟體,由於未來微衛星比例將大幅增加,若能掌握微衛星軟體,發展潛力十足。

氣象預報更準? 學者看法保留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福衛三號順利升空,六顆微衛星將提供全球兩千五百點大氣層資料,可讓各國氣象預報更準確,但是學者指出,根據部分個案研究資料顯示,雖然利用新資料後可提升十%到二十%準確度,但並非每一個案都有此水準,如何應用新資料後提升氣象預報準確率,將是最大的挑戰。

提升準確率 還需其他資料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指出,六顆微衛星雖然補足氣象局最缺乏的海洋大氣資料,但對於颱風路徑等天氣預報,短期內無法達到立竿見影效果,必須再三驗證與校對,才能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度。

透過福衛三號六顆微衛星上面搭載的氣象觀測儀器,地面接收站可得到大氣層溫度、壓力、水氣等資料,目前德國也有一顆相同功能的衛星,但是福衛三號是全球第一個氣象衛星星系。

中央大學大氣物理所教授黃清勇表示,福衛三號只提供轉換後的大氣層溫度、壓力、水氣等資料,缺乏風場資料,還要搭配其他資料才能進行天氣預報,雖然部分個案預報準確率的確提升十%到二十%,但並非每個個案都可達到此水準。

目前天氣預報的兩個瓶頸,包括海上資料不足,以及學理上的電腦模式與實際天氣狀況仍有落差,吳德榮指出,未來六顆微衛星取得的資料還要經過轉換與驗證,電腦模擬模式無法百分百模擬實際天氣狀況,都成為天氣預報上的變數。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