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籲釐清卡奴卡霸 修破產法應謹慎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八日電)台灣社會近年出現大規模卡債問題是誰的責任?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論壇今天對欠債可否不還?認為要先釐清卡奴與卡霸的問題;另外,銀行訊息仍不夠透明,社會上有人建議重修破產法給予卡奴重生,應考慮台灣欠債不還的道德風險相當高,引進重生機制要特別審慎。

台大公共論壇以「卡債問題,誰的責任?」為主題,邀請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主任林修葳、副教授盧信昌、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主任黃達業、副教授陳業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助教授李明璁、轉任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的法律系教授王文宇座談,由副校長包宗和主持。

林修葳、盧信昌指銀行近幾年強力促銷時,廣為傳播片面利己的商業資訊,有些更違背誠信原則或明顯違法,包括複利式公式計息、不當債務催討、以各種名義開徵手續費等,銀行局年初已分別懲處,銀行業已做一些改進,但仍不夠透明。

例如,民法規定年利率超過百分之十二並經一年後,債務人得隨時清償原本,但須於一個月前預告債權人。但銀行都採取將持卡人繳交的款項先沖銷循環利率的作法,阻擋消費者清償本金,依照銀行要求方式繳款一年半後,債務將增加六成,消費者要提高警覺。

李明璁認為台灣消費者步上從消費尋求認同感的分眾化消費、失業率提高是最容易形成卡債的兩個典型族群,前者以青少年最明顯,須要教育體系介入,失業問題應由政府社會安全體系介入。

黃達業表示,信用卡本來是彌補地下錢莊角色,幫助欠債者多撐一些時間,卡奴的出現以致卡神、卡霸出現,是政治人物加油添醋與媒體傳播的效果,連帶使社會出現A錢不還不羞恥、欠債不還不丟臉的奇怪現象,大眾應該要警覺,卡債問題其實是卡奴與卡族的戰爭,卡奴應由政府社會福利體系介入解決,卡族是正常消費族,持卡消費可獲的福利不應被減少。

王文宇強調卡奴與卡霸應先釐清,部分卡奴情有可原,但用卡奴一詞太情緒化,應回歸「欠債還錢」的理性,政府應防止銀行誇大宣傳引誘青少年等消費者,也要禁止銀行不當討債,對於是否引進重生機制修訂破產法?在道德風險仍高的台灣,應該更謹慎小心。

評論